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 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2.单选题- (共5题)
2.
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
A.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B.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 |
C.晋商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3.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曾说:“至宋代,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换,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
B.政府注意保护商人的利益 |
C.国家彻底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
D.当时商品经济发达 |
4.
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
C.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
D.政府鼓励发展国民经济 |
5.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与生丝的出口量逐年增加,1854年茶叶出口量是鸦片战争前的2.8倍,生丝出口量是鸦片战争前的12.5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应了( )
A.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
B.中国在对外贸易当中逐渐取得优势 |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
D.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