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云南景洪市第三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904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7/3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熙宁五年三月丙午)宋神宗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即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  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
材料三  熙宁五年初,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国用以足矣。”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
——《廿二史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
(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结果?(4分)
(4)结合史实简要分析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5分)
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9分)
3.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引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变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等待左庶长。”
——《史记秦本纪》
材料三   商鞅与甘龙、杜挚等争论,针锋相对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君书·更法》
材料四《韩非子和氏》记载:“(商鞅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即位)商君车裂于秦。”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秦妇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韩非子定法》记载:“秦法未败。”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商君车裂于秦”的原因。(4分)
(2)韩非子为什么说“秦法未败”?“秦法未败”的根本原因是什?(6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对商鞅变法一整体评价。(8分)

2.单选题(共19题)

4.
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A.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而不在于表面礼仪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5.
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政治权利的要求
7.
之所以说宗教改革运动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主要是因为它 (    )
A.采取了宗教神学异端的斗争形式
B.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参与
C.把斗争矛头指向教皇和教会
D.只是在个别的国家发生
8.
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其实质是
A.统一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C.思想文化专制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9.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10.
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C.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D.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11.
之所以称俄国“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主要是因为他宣布(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B.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
C.被解放的农奴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
D.国家直接控制的农奴也得到解放
12.
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意义不包括(   )
A.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C.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
D.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3.
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4.
“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
A.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
B.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
C.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是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
D.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
15.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缓和了民族矛盾
②巩固了封建统治
③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④为结结束分裂割据,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6.
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导致了农民两极分化严重
C.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
D.政府采取了措施鼓励农民进行农业投资
17.
下列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近代非洲历史上一次较为成功的改革
B.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埃及当时的国情
C.改革推动了埃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8.
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有  ( )
①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③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9.
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这里的双方最准确的表述应为(   )
A.山地派与平原派B.奴隶主和平民
C.贵族奴隶主和海岸派D.海岸派和平原派
20.
下列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B.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
D.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
21.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22.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