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36分)社会流动,广义上包括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迁徙等;狭义上指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包括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变动过程,也包括职业结构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在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而齐民困于征求(征求:‘索取’的意思),顾视田地为陷井,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租赁的意思)庸(同‘佣’)”。……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分别为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驾长、舁夫、篦头、修脚、修养、倡家、小唱、优人、杂剧、响马贼。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英国自16世纪 “封建贵族阶级在来势猛烈的圈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就整个世纪平均数而言,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王乃耀在《英国都铎时期经济研究》
材料三: 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据材料一,概括晚明社会流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引起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12分)据材料二,指出16—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有学者提出“这一时期英国的社会流动,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0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欧洲人大量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10分)综合上述材料,阐述你对于社会流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4分)
材料一: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在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而齐民困于征求(征求:‘索取’的意思),顾视田地为陷井,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租赁的意思)庸(同‘佣’)”。……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分别为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驾长、舁夫、篦头、修脚、修养、倡家、小唱、优人、杂剧、响马贼。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英国自16世纪 “封建贵族阶级在来势猛烈的圈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就整个世纪平均数而言,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王乃耀在《英国都铎时期经济研究》
材料三: 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据材料一,概括晚明社会流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引起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12分)据材料二,指出16—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有学者提出“这一时期英国的社会流动,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0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欧洲人大量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分析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10分)综合上述材料,阐述你对于社会流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4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孙文《国父全书·民权主义》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法治主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8分)
材料一: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孙文《国父全书·民权主义》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法治主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8分)
2.单选题- (共2题)
3.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的废除 |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
C.表明其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