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C. 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 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A. 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C. 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 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2.
下表是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对此信息解读最正确的是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
B.明弘治、嘉靖年间人口减少与税收减少成正比 |
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 |
D.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
3.
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 |
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 |
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 |
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