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 世纪中期英国世界贸易图 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广州港对外贸易过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的原因。依据材料二,归纳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分析指出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性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2)试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材料一
时间 | 广州贸易 |
秦汉魏晋南北朝 | 与东南亚诸国贸易频繁,成为一个造船、军事和外贸基地。 |
唐朝 | 设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开创了历史上长达千余年的市舶制度,开辟了“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到大食国)的贸易航线。 |
宋朝 | 1080年正式修订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法”。广州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大港。 |
元朝 | 广州受到挑战,但仍不失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的重要贸易港口。 |
明朝后期 | 废除“海禁”政策,广州市场和世界市场进一步紧密联系。 |
清朝 | 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广州一直是“朝贡贸易”与市舶贸易最重要的口岸。 |
材料二





19 世纪中期英国世界贸易图 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广州港对外贸易过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的原因。依据材料二,归纳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分析指出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性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2)试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单选题- (共14题)
2.
山西人士孔祥熙认为,全世界最会理财的是犹太人,英国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而山西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其依据最可能是
A.上古三位帝王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 |
B.山西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业、冶炼业、盐业基地 |
C.山西人经营了数百年的票号,执中国金融之牛耳 |
D.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 |
3.
(题文)2014年12月22日《国际金融报》上有一文章《罗得斯纵贯非洲的铁路梦》中这样写道“1865年时,欧洲人在非洲修建的铁路里程仅为760公里,1885年达到7030公里,1913年时,猛增到44309公里,其中英国修建的铁路长达27000公里。整个非洲大陆,通过密集的铁路网,被欧洲的殖民者牢牢控制着。”英国在非洲铁路修建中处于优势的条件有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
③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④黑奴贸易兴盛,奴役非洲黑人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国内政治稳定
③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④黑奴贸易兴盛,奴役非洲黑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②④ |
4.
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 B.资产阶级革命 |
C.工业革命 |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
5.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
B.二战后初期,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
6.
15、16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雇佣—“寻金热”—地理大发现 |
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
C.黄金—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
D.商业革命—新航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8.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经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

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①始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②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这一历程推动了世界连成统一整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①始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②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这一历程推动了世界连成统一整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
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 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
A.劳动力支持 | B.市场支持 |
C.资本支持 | D.技术支持 |
10.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11.
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 |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12.
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
A. 中国的工业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B.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C. 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
D. 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战争的失败
A. 中国的工业迅速向近代化转变
B.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C. 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
D. 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战争的失败
13.
1896年,荣氏兄弟看到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1900年他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以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①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②推动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③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④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①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②推动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③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④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4.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商业性农业”发展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结构解体 |
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
C.外国资本主义掠夺中国原料 |
D.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