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宋朝编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传播医药文化。仁宗时,两次集中校刊医书。1026年编辑出版了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在汴京刻石。978年,王怀隐主编《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按1792种症状,收集16834份处方,分1670门类编排,在992年和1088年先后出版。太宗雍熙年间,贾黄中等人编辑《神医普救方》达一千卷之多。徽宗时,曹孝忠主编《圣济总录》二百卷,收录药方二万多个,已雕板而不及付印,北宋亡。全军占领汴京时取走书板,后在金、元刊刻。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金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
2.单选题- (共8题)
A.清除侨寇残余势力 |
B.开放海禁政策 |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
D.采取富民政策 |
A.儒家思想导致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 |
B.儒家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
C.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
D.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扼杀了创新动机 |
A.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 |
B.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 |
C.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 |
D.注重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B.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
C.思想界对理学的批判 |
D.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 |
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
C.卿大夫的崛起 |
D.士阶层的崛起 |
A.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
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
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
B.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 |
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
D.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
A.清代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 |
B.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
C.京城城市规模的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 |
D.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急剧加重 |
3.多选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