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有掌医之政令的医师,《周礼春官宗伯》中有掌握历法工作的冯相氏,有掌握观测天象和占星术的保章氏……后世的历朝历代,都在国家机构中设立有类似的科学技术机构和职能部门。……官办科技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算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其掌握者多是与之有关的衙门。……李时珍不恋富贵,曾辞去太医院院判一职,……临终之时,还嘱咐后人将其刚刚完成的巨作《本草纲目》献给朝廷。
——摘编自丁海斌陈凡《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4期《李约瑟现象的“官科技”解读》
材料三 乾隆末年,浙东学者章学诚就对烦琐考据提出中肯批评:“近日学者风气,徵实太多,发挥太少,有如蚕食桑叶而不能抽丝。”他认为“君子之学术”应当能“持世而救偏”……所谓“学业,将以经世也”。
——陈国庆《晚清社会与文化》
材料四 梁启超认为,国人对于科学抱有不正确的态度,除了受传统的“道器”观影响而轻视科学外,便是“把科学看得太呆太窄了”,……梁认为:“科学所要给我们的,就争一个‘真’字,中国文化正因缺乏此种科学精神。”
——郑师渠《梁启超的科学观》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据材料二说明其主要原因。
(2)材料三、四反映了我国“科学”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些变化?
材料一
项目 | 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
时钟 | 近代科学革命的关键仪器就是时钟,而其灵魂是擒纵装置,过去认为是十四世纪欧洲人的发明。中国在723年僧一行已制出这种装置 |
铸铁 | 1380年前,欧洲人还无法制造出一小块铸铁,而中国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已在工业规模上生产铸铁了 |
天花种痘法 | 葛洪于公元300年最早记载了天花这种疾病,中国在1000年已经发明天花预防接种。十九世纪初,欧洲人才发现牛痘苗可安全预防天花 |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有掌医之政令的医师,《周礼春官宗伯》中有掌握历法工作的冯相氏,有掌握观测天象和占星术的保章氏……后世的历朝历代,都在国家机构中设立有类似的科学技术机构和职能部门。……官办科技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算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其掌握者多是与之有关的衙门。……李时珍不恋富贵,曾辞去太医院院判一职,……临终之时,还嘱咐后人将其刚刚完成的巨作《本草纲目》献给朝廷。
——摘编自丁海斌陈凡《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4期《李约瑟现象的“官科技”解读》
材料三 乾隆末年,浙东学者章学诚就对烦琐考据提出中肯批评:“近日学者风气,徵实太多,发挥太少,有如蚕食桑叶而不能抽丝。”他认为“君子之学术”应当能“持世而救偏”……所谓“学业,将以经世也”。
——陈国庆《晚清社会与文化》
材料四 梁启超认为,国人对于科学抱有不正确的态度,除了受传统的“道器”观影响而轻视科学外,便是“把科学看得太呆太窄了”,……梁认为:“科学所要给我们的,就争一个‘真’字,中国文化正因缺乏此种科学精神。”
——郑师渠《梁启超的科学观》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据材料二说明其主要原因。
(2)材料三、四反映了我国“科学”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些变化?
2.论述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庙的历史沿革
材料:孔庙的历史沿革
产生 |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 |
初建 | 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 |
发展 | 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 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 |
鼎盛 | 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 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 |
——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3.单选题- (共11题)
3.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
4.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
5.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
6.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朱熹主张知、行分际,“先知而后行”;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知而不行,是不知。据此可知
A.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立 |
B.阳明心学张以行代知 |
C.朱熹重知轻行、知行脱节 |
D.阳明心学更注重道德实践 |
7.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8.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
B.求善而不存真 |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9.
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
A.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 |
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 |
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
D.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
10.
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有人认为,书中特别添加的这些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区域文化色彩浓厚 |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C.文学作品的商业化倾向 |
D.商人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
11.
明代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图》(下图)中题道: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夜。刻画了菊花不肯从俗、傲霜绝俗,表现自己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凄凉。据此可知,该画作


A.注重以形传神 |
B.讲究借物抒情 |
C.追求得意忘形 |
D.体现神形兼备 |
12.
明代私家藏书目录突破以往范围,收录了官修藏书目录中较少涉及的小说曲艺类典籍。由此可知
A.小说戏曲适应各阶层欣赏要求 |
B.官修编目冲破了传统思想的影响 |
C.小说戏曲的价值受到部分肯定 |
D.官修藏书目录全面反映社会需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