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893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是一群勇于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分子的运动。……既然艾萨克•牛顿可以借助理性发现规定着自然世界运动的自然法则,那么启蒙知识分子们也可以运用理性来发现那些规定着人类社会的法则。这种信念反过来激发他们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渴望。
——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知识分子们批判锋芒直指的对象?孟德斯鸠“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代表性思想成果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有哪些?概括其共同精神。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动物的分类基本上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顺序排列的,还注意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但他的认识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人沿着他的道路继续研究下去。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该书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就是震撼世界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进化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时珍和达尔文在生物进化方面的认识及影响上的差异。
材料二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示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2)材料二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
——梁启超
材料四: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3)材料三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4)材料四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为消除这一弱点,材料主张什么?

2.单选题(共18题)

3.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4.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5.
1517年,为反对教皇借颁发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宗教改革的火焰。这说明
A.神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B.罗马教皇是欧洲封建主
C.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
D.《论纲》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6.
18世纪一位著名启蒙思想家说:“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树立人的权威
B.肯定人的价值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7.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史学家“多数人是自然论者,他们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的主张,但坚决以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法则运转而不加以干涉。……他们能接受上帝和基督教教义。同时,又能拒绝接受某些带有超自然特色的东西”(《全球通史》)。这段论述表明启蒙运动时期
A.自然科学和哲学在英国兴起
B.英国历史学家的研究没有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C.英国历史学家并不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D.“理性”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8.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9.
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你觉得位诗人应该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孟浩然
10.
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
B.诗歌的抒情性
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
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11.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形成这种独特风格和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影响
B.统治者重视科技
C.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D.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
12.
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始于
A.秦朝
B.西汉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
13.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
A.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B.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C.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D.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14.
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
①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优胜劣汰思想影响了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③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④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
“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一直站着。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列车的动力和能源来自
①蒸汽机
②内燃机
③电动机
④煤炭
⑤电力
⑥石油
A.①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16.
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看,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是
①生产技术的革新都与科学研究成果的关系极为密切
②都是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都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南”、“北”差异的扩大
④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
依据达尔文的观点,生物进化的机制最具核心意义的表述应
A.适者生存
B.人猿同祖
C.物竞天择
D.自然选择
18.
下列物理学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落体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
③狭义相对论
④量子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19.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与工人运动密切相结合
B.由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
C.由俄国传入中国
D.为无产阶级所接受
20.
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发,所起的作用是
A.启蒙了资产阶级思想
B.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启迪了知识界的思想解放
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高潮

3.选择题(共3题)

21.欢欢同学用如图方法,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blank#}1{#/blank#}圈,总长度为{#blank#}2{#/blank#}厘米,铜丝的直径是{#blank#}3{#/blank#}毫米。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3.

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交点是(-2,0)和(4,0),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