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1题)
1.
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
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
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
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
2.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
3.
有人认为从整体上看宋代绘画已不复有唐代绘画的雄健气势,但却更加精致、多样化,富于人情味和抒情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唐宋两代人的审美标准不同 |
B.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的变迁影响到了书画的风格和文人的审美情趣 |
C.宋代画家的刻意而为 |
D.唐宋绘画技术存在差别所导致 |
4.
在教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渐趋中国本土化 | B.中外文化具有交融性 |
C.壁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 D.壁画的内容具有时代性 |
5.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南戏 |
6.
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 |
B.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
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 |
D.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 |
7.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这幅画应是(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
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8.
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该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 B.统治者提倡 |
C.民间文化的发展 | D.画家的性格 |
9.
清代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说:“元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惟其品若天际冥鸿,故出笔便如衰弦急管,声情并集,非大地欢乐场中可得而拟议则也。”材料说明元朝时 ( )
A.青绿山水画居画坛统治地位 |
B.绘画追求画面景物复杂精巧 |
C.绘画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
D.绘画艺术讲究师法自然 |
10.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书法、绘画,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想法。下图为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墨鱼图》,图中鱼的眼睛瞪得很大,被称为“瞪眼鱼”。作者这一夸张的艺术手法的主要寓意是( )


A.反映了时代变迁、社会动荡和对现实的不满 |
B.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绘画风格 |
C.讽刺中国人闭目塞听,不了解世界大势 |
D.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
11.
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应该主要依据
A.各种历史文物 |
B.正史的记载 |
C.历史教科书的叙述 |
D.历史学家的分析和思考 |
2.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