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城市商人户口进行专项登记,列入“市籍”,以区别一般编户齐民的“户籍”。秦朝统治者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正式把商人及商业活动贬为末等之民和末业。秦朝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同时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秦朝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允许他们继续经营手工业,也有加强秦朝统治的目的。这与摧毁六国经济势力并不矛盾。另外,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此目的也在于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迅速复兴。
材料二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同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赀”入朝为官,就是利用其固有经验,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民争利的措施,但到昭帝时,文学言:“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为了加强对商人的监管,将城市商人户口进行专项登记,列入“市籍”,以区别一般编户齐民的“户籍”。秦朝统治者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正式把商人及商业活动贬为末等之民和末业。秦朝多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边远地区。……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使反抗者失去经济基础。同时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秦朝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允许他们继续经营手工业,也有加强秦朝统治的目的。这与摧毁六国经济势力并不矛盾。另外,商人被抑制还表现在徭役征发上。……此目的也在于摧毁六国的经济势力。由于秦朝短祚,富商们只是受到暂时的压制,很快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迅速复兴。
材料二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同时朝廷任用商贾子弟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等,相继“以赀”入朝为官,就是利用其固有经验,从商贾发财致富的经济活动中获取财政收入,以支持对外用兵。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与民争利的措施,但到昭帝时,文学言:“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秦、汉两朝抑商的手段及其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实施抑商政策的结果。
2.单选题- (共8题)
2.
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A.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
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 |
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
D.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 |
3.
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古代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天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说明
A.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
B.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
C.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
4.
封建统治者认为“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也认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下列政策和措施与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的相冲突的是
A.商人出不得乘车马,入不得住豪宅 |
B.商人及其子嗣不得入仕为官 |
C.盐铁官营 |
D.工商立国 |
5.
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土地问题,北魏、隋、唐都曾推行均田制,宋、明等朝都有高级官员主张恢复井田制。这些措施与设想的目的是
A.保护小农生产,抑制商业发展 |
B.抑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 |
C.确立土地私有,保护地主田产 |
D.恢复周礼古制,实现儒家理想 |
6.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 |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 |
C.“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 |
8.
《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指开发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材料表明司马迁
A.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 |
B.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 |
C.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 |
D.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