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
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1517年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这次挑战具有极其深远的宗教和政治内涵。到该世纪中期,原本只是路德个人的一次反叛教会的行为,迅速发展成为一场新教宗教改革运动,彻底打破了西方基督教的统一。16~18世纪,西欧君主利用宗教争端紧紧控制了社会。通过限制诸侯贵族,王室得以拓展自己的势力并加强对臣民的控制能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
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1517年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这次挑战具有极其深远的宗教和政治内涵。到该世纪中期,原本只是路德个人的一次反叛教会的行为,迅速发展成为一场新教宗教改革运动,彻底打破了西方基督教的统一。16~18世纪,西欧君主利用宗教争端紧紧控制了社会。通过限制诸侯贵族,王室得以拓展自己的势力并加强对臣民的控制能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2.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正如布罗代尔所说,持下述看法几乎“是幼稚的”:现代化或“单一”文明的胜利,将导致许多世纪以来体现在世界各伟大文明中的历史文化的多元性的终结。相反,现代化加强了那些文化,并减弱了西方的相对力量。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变得更加现代化和更少西方化。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英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开始于哪个历史事件?概述这一历史事件对英国在经济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造成此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3)“第二次现代化”的一个特点是全球化,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依据材料二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现代化。
材料一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正如布罗代尔所说,持下述看法几乎“是幼稚的”:现代化或“单一”文明的胜利,将导致许多世纪以来体现在世界各伟大文明中的历史文化的多元性的终结。相反,现代化加强了那些文化,并减弱了西方的相对力量。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变得更加现代化和更少西方化。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英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开始于哪个历史事件?概述这一历史事件对英国在经济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造成此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3)“第二次现代化”的一个特点是全球化,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依据材料二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现代化。
2.单选题- (共9题)
4.
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布)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嘉靖《江西省大志》记载:“(江西景德镇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
B.景德镇制瓷业开始兴起 |
C.嘉定是世界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
D.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
5.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亚当•斯密婉转地批评了中国当时什么现象?
A.闭关锁国 |
B.小农经济 |
C.重农抑商 |
D.朝贡贸易 |
6.
1519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船队共5艘船,280名船员,总计费用830多万马拉维迪斯(当时西班牙货币单位)。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王室投资占75%。这反映出的实质是( )
A.西班牙商品经济发达 |
B.官方支持是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 |
C.社会经济发展使欧洲王室财富大增 |
D.追求贵金属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
7.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为人类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顶尖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
B.完全消灭了宗教势力 |
C.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
D.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8.
阅读以下据中国海关报告统计的主要农产品出口数据,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蚕丝 | 大豆 | 棉花 |
1871—1873年 | 37529公担 | 57506公担 | 8486公担 |
1891—1893年 | 59946公担 | 760522公担 | 290417公担 |
A.中国取得对外贸易优势 |
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
D.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
10.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写道:“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视野,无论在观察客观世界,或在认识自己时,都被一层纱幕遮住了。意大利人最早把这层障眼的纱幕撕去了,因而认识了客观世界,并且认识了自己。”对这两个“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科学的产生、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
B.牛顿经典力学建立、资产阶级宗教观的建立 |
C.“认识自己”是指文艺复兴将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
D.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理性主义”的光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