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2018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873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8/2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1600 年,伦敦有 25 万人,约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诺里奇的 16 倍。到 1801 年,当一大批工业城市兴起后,伦敦人口达 96 万,仍是当时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的 11.4 倍。伦敦都市区域扩大很快,远远超出旧城的范围,城市建筑沿着主要公路和铁路向郊外延伸,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沃克、格林尼治、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区——大伦敦市。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材料二   下面是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上海流行的新的城市用语。
时间
新的城市用语
 
1872
租界、洋房、接声筒、礼拜、女王、大菜、啤酒、马车、香水、洋肥皂、
欧洲、风扇、自鸣钟、马路、地球、风雨针、电表
 
1893
洋场、租界、工部局、煤气灯、电气灯、电报、电杆、地火、抛球场、
东洋车、马路、外国戏院
 
1906
地球、铁路、轮船、工程局、洋场、公会、警察、公家花园、博物院、
商品陈列所、会审公堂、外国律师、领事、西商总会、洋务局、制造局、
招商局、学务总会、女学堂、师范学堂、商会、银行、公司、印书局等
 
——据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 作简要评价。
(3)19 世纪伦敦和上海的发展反映了近代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根据上述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东西。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
3.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在古代,历代不少统治者把儒学这个工具用得很成功很到位;到了近代社会,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有人爱来有人恨,有人抬来有人砸!抬孔砸孔的事件有哪些?其意图分别是什么?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400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几乎同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完成了他的代表性巨作《哈姆雷特》,它的上演轰动了欧洲剧坛。

——摘编自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材料二 在昆曲演出中,南戏中有七角色之分,到昆曲时有所谓“江湖十二角色”的说法……元杂剧的装扮比较简单,只有净、末用白粉敷面……到明代,像《千金记》中的韩信由生扮,剧本注明要“面赤微须”,就是要求涂红脸,还要带髯口。
最初的昆曲传奇大多上演全本,一本往往有几十出,要演三个晚上,这样拖沓会使观众厌烦。聪明的艺人就从传奇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一步加工、充实,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为“折子戏”。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位剧作家写出不朽作品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昆曲兴盛的主要原因。
(3)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第二种观点主张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死亡了。结合所学,请您选择“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述。(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3.单选题(共28题)

5.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6.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7.
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8.
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9.
(题文)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A.莎士比亚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康德
10.
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誉。对该作品主题表述准确的是
A.倡导社会契约
B.主张民主政治
C.肯定人的价值
D.反对宗教信仰
11.
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12.
据史载,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后,长安的商业中心东市已经有商家印的字帖、医书出卖。过了二十多年,民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印纸”,作为商人交易、给税的凭据。该段记载主要表明
A.雕版印刷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B.唐政府对印刷业的支持力度较大
C.雕版印刷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D.雕版印刷技术在唐后期日臻成熟
13.
书法家欧阳中石说:“每个人的字都有差别,正像每个人的面孔不同一样。其实,人的面孔有多大的区别呢?眼睛、鼻子、嘴……的部位已经非常固定,然而人的妍媸差别竟如天渊,有的实在难看,有的能够倾国倾城。字的书写也正是如此。”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书法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风格之别
B.书法作品优劣有别特点各异
C.欣赏书法作品之前应先了解作者
D.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
14.
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对于中国古代汉字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
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
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
15.
文人画是士大夫思想、才情、与德行的自然流露,文人画审美以悟道、体道、践道为终极理想。以下各项与文人画体现的“精神境界”相通的是
A.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B.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C.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D.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16.
唐代张彦远在其美术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即“自然”、“神”、“妙”、“精”、“谨细”,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这反映出张彦远的绘画理论( )
A.强调以山水画为精髓B.与文人画的思想一致
C.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D.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
17.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18.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19.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20.
有学者说,网民利用互联网聊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信息,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符合自己想象中的他人,以便与之进行互动。其意在说明
A.网络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
B.网络发展便利了人口流动
C.网络推动了人类思想交流
D.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21.
(题文)宋代,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清末民初,“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新八德”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学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
B.家族观念向民族国家观念发展
C.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忠孝义
D.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的历史趋势
22.
康有为说:“人道……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至共和;……盖自据乱进而升平,升平进为太平,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这体现了康有为
A.民主共和是终极目标
B.坚持进化论的历史观
C.借古讽今的宣传策略
D.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23.
1938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重要
24.
任教大冶师范的王路先生.看到窗外翻飞戏水的小燕子,触景生情创作了著名儿歌《小燕子》歌词有:“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但《小燕子》在创作发表之初却迎来了非议。王路也由此历受磨难,被戴上右派的帽子下放到黄冈。据此可知《小燕子》创作于20世纪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25.
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最具代表性的是八部“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所著的《随想录》中曾这样叙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巴金对样板戏感到“心惊肉跳”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中样板戏创作呈现出虚假的繁荣
B.样板戏使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C.样板戏打上了“文革”阶级斗争的烙印
D.样板戏歪曲了历史和红色经典
26.
从“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变化是
A.我国教育成就的实际反映
B.我国教育思想的重大转变
C.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D.是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结果
27.
贝多芬崇拜拿破仑为英雄,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他把《英雄》交响曲的题词改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由此可知贝多芬
A.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
B.对自然与人类心灵的描绘
C.反抗法国侵略的民族意识
D.对社会黑暗与丑恶的揭露
28.
19世纪,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出现了一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代表作是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
29.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A.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
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D.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
30.
爱因斯坦1931年2月1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在奋斗的主要目标……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你认为,下列对此言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科学工作者必须懂得“科学是一柄双刃剑”
B.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必须关注人类本身的身心发展
C.学校的科学教育必须坚持以关心人的福祸为出发点
D.科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用科学造福于人类
31.
(题文)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A.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B.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D.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32.
胡适曾说:“《春秋》那部书,只可当做孔门正名主义的参考书看,却不可当做一部模范的史书看。后来的史家把《春秋》当做作史的模范,便大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历史的宗旨在于‘说真话,记实事’。”胡适认为《春秋》
A.记述的历史不可信
B.编写体例不合规范
C.其目的背离修史原则
D.选材记事范围狭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