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梁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868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引自《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 
材料二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从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你可以得出什么历史认识?
材料三 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牛顿在少年时期被公认为“一个头脑清醒、沉默和有思想的小伙子”。进入大学后,牛顿开始接触大量的科学著作。1672年发表《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论文,提出了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1668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促使人类对天体观察进入新阶段。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确定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有学者对于牛顿做过这样的评价:“……牛顿是曾经存在过的最伟大的天才。因为发现并建立一个宇宙系统的机会只能有一次。这对牛顿来说是幸运的。但是,这个幸运是在特定的社会和科学背景下,只能由具备相应的科学才能、素质的人去获得”。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发现并建立一个宇宙系统的特定社会和科学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牛顿的科学成就,说明“牛顿的理论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2.单选题(共19题)

3.
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   
②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③纺织领域出现大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完善,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4.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彩陶画与汉赋B.话本与小说
C.汉赋与风俗画D.楚辞与文人画
6.
“他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上文的“他”是指
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
7.
下表有关“人文精神”的历史叙述及其对应的历史事实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历史叙述
有关历史事实
A
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观点
智者运动
B
从禁欲主义到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C
主张因信称义、先定论
宗教改革
D
从解放人性到崇尚理性
启蒙运动
 
A.A
B.B
C.C
D.D
8.
提出“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的思想家是
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康德
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利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在15世纪30年代写道:男人应把对“小事的关心”留给自己的妻子,使丈夫们能自由地从事“一切适合于男人的、光荣的事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妇女地位的提高
B.男人比女人更适合从事光荣的事业
C.性别歧视观念在当时依然根深蒂固
D.社会化大生产使性别分工日益明显
10.
梁家麟在《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最早努力“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A.但丁B.达·芬奇C.加尔文D.马丁·路德
11.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C.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12.
李白曾写诗赞美当时一位书法家:“吾师醉后倚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据此推断,这位书法家最有可能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13.
下列科技成果中,首先出现在唐朝的是
A.《甘石星经》B.简仪
C.实测子午线长度D.《九章算术》
14.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儒学注重人的研究而忽视自然科学
D.儒学提倡集体意识而否定个人意识
15.
明代小说的主人公涉及的社会层面较广,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都成为了小说的主角。这表明
A.市民文学开始兴起B.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
16.
19世纪,法国和中国分别刊印了《人间喜剧》和《儒林外史》。这两部名著的共同点是
A.折射当时中法两国的社会百态B.迎合了当时两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C.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D.反映工业文明影响下的国民诉求
17.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的是
A.《黄帝内经》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
18.
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这里的“科学革命”主要是指
A.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电力的广泛运用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9.
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不无心痛地写道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主要反映了
A.民主科学地位得以确立
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终结
C.文化领域出现极端倾向
D.国人接受文化的多元性
20.
下列世界文化名人中,创作风格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是
A.拜伦B.雪莱C.托尔斯泰D.贝克特
21.
19世纪,某画派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充分表现光、色和人气,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这一派别是
A.印象主义画派B.现实主义画派
C.现代主义画派D.立体画派

3.选择题(共1题)

22.当前,为了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使( )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