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3题)
1.
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 |
B.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
C.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 |
D.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
2.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
3.
明代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长9.87米,高0.3米,画中各色人物超过2000个,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天平山、运河、古城墙等地标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江南的山青水绿之美。仇英这幅画作是
A.古代最早的风俗画作品 |
B.江南工商业发展的反映 |
C.对西洋绘画技法的尝试 |
D.明末进步思潮流行的体现 |
6.
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
①“早期启蒙”模式
②“冲击——反应”模式
③“侵略——革命”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①“早期启蒙”模式
②“冲击——反应”模式
③“侵略——革命”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 |
B.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
7.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
9.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
10.
“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所以他们进入天堂,要靠经历许多艰难,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证。据此可以推断材料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
B.打破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
D.主张因信称义 |
11.
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信仰上帝 |
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 |
C.挑战教会权威 |
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 |
12.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A.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框架 |
B.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
13.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
14.
马克思·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这样在新教徒那里,狂热的劳动态度和谋利冒险精神与节俭精神结合起来……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新教理论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
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
C.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
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
15.
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理性高于感觉 |
B.关注人的世界 |
C.认识源于感觉 |
D.美德即是知识 |
16.
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中阐述的政治哲学的突出特征就是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他把社会整体视为唯一的目的,强调个人是为整体服务的工具。由此可见,拍拉图著《理想国》
A.强调对道德知识的追求 |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
C.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
D.试图挽救城邦危机 |
17.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
B.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
D.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
19.
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四世纪初,中国戏曲到十二世纪末也走向了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A.艺术的形式趋于高雅 |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
C.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 |
D.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 |
20.
张炎在《词派》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这表明该流派词作
A.构思深细缜密,意境婉媚轻柔 |
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 |
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 |
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 |
21.
下图是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拓片。作为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古代中国

①戏曲表演的发展
②绘画艺术的演变
③墓葬文化的沿革
④火药武器的使用

①戏曲表演的发展
②绘画艺术的演变
③墓葬文化的沿革
④火药武器的使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22.
《启祯野乘·徐文定传》中载,“(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这表明徐光启
A.强调精耕细作 |
B.主张发展水利事业 |
C.重视经世致用 |
D.致力于西学东渐 |
23.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2.选择题- (共5题)
3.多选题- (共7题)
29.
被学者称为“轴心时代”的公元前 800 至公元前 200 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与西方,他们虽互不知晓,但思考的问题却有相似之处。下列属于当时中国和希腊思想家相似的观点是( )
A.“万物源于水” | B.“理”是世界本原 |
C.顺应自然 | D.重视道德 |
32.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的、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正在崛起。下列属于“市民文化”的是
A.宋代话本 |
B.宋明理学 |
C.元代杂剧 |
D.明清小说 |
33.
2015年为“中英文化交流年”。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的重点项目,《杨门女将》和《霸王别姬》两部经典大戏赴英国的利物浦和伦敦进行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准确而全面的是
A.正式形成于清朝道光时期 |
B.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
C.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兼收昆曲、秦腔等优秀剧种的特长逐渐演变形成 |
D.形成于乾隆年间 |
34.
宋以前,印刷刊行的主要是日历、佛经。宋初,在宋太宗的主持下,大量编印出版典籍,并着手编纂一套权威版本的经典文本。至继任的宋真宗时,刊印了《七经义疏》,共165卷,民间刊印儒学经典的数量也大量增加。以上现象
A.推动了活字印刷术日臻完善 |
B.促进了儒学思想的广泛传播 |
C.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 |
D.强化官营印刷业的垄断地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