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吐蕃湮酪腥腥,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陕、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方面的新变化。
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吐蕃湮酪腥腥,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陕、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材料四(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方面的新变化。
2.单选题- (共6题)
3.
《墨子·贵义》载:“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倍,一倍;蓰,五倍),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流动性是商人的特点 |
B.行商有时是有风险的 |
C.获取利益是商人追求的目标 |
D.商人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
5.
中国古代晋商普遍认可“君子爱财,生财有道”;徽商胡仁之说:“平则人易亲,信则公道著,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崇尚的商业精神是
A.重义轻利 |
B.讲求信义 |
C.勤俭致富 |
D.见利忘义 |
6.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