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书画和戏曲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862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6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应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于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与影响了!

——弗朗西斯·培根

根据材料,就“技术发明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情”与“理”(礼)长期处于对立地位。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虽然也承认“情”的客观性,却普遍赋予“理”以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把“情”看作人性中消极的、恶的因素。明朝中后期,文化领域出现了对理学思潮的纠偏倾向,张扬“人欲”、反对理学禁锢的“主情”文化思潮兴起。晚明文学家冯梦龙专注于以“情”写史,著《情史》二十四卷,明确提出“情教”思想。他指出:“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摘编自何悦玲《冯梦龙“情教”思想建构语境探微——兼谈其在先秦至晚明“情”“理”关系认知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举凡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类文体大都拥有众多的作者,写出了大量的作品,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包括它们盛行的那个时代。各类文体曾经有过的类型、作法,出现过的风格,清代作者也大都承袭下来,有人学习效法,也有人独辟蹊径有所创新,相当多的作者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乃至堪称珍品、杰构的传世之作,如吴伟业的歌行诗和王士禛的神韵诗,陈维崧的登临怀古词和纳兰性德的出塞悼亡词,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戏曲,汪中的骈文《哀盐船文》,文言小说中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白话章回小说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摘编自《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代文学的特征及其表现。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情感史研究、文学史研究都是史学研究的新领域。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3.单选题(共10题)

3.
勾栏,是宋元时期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有人描写一个庄稼人到了城里看到勾栏的情形:“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漩涡。……”据此可知,勾栏
A.既有专业性又带有商业性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淡化了城市的传统功能
D.突破了坊市的界限
4.
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5.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D.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6.
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小篆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7.
唐朝时期,面对乘除算法难以被人理解和掌握的窘境,数理天文学家边冈“用算巧,能驰骋反覆于乘除间”,由是简捷之术兴。这有利于
A.数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B.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C.降低明算科考试的难度
D.十进位制计数法的成熟
8.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语调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反映了元杂剧
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具有非常鲜明的生活化特征
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
9.
京剧脸谱在中国戏剧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由于与“正统”有背离之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
C.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D.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10.
唐代文献记载,德宗时李皋“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据此可知,文中“战舰”
A.以水力作为驱动的动力
B.行驶速度远远低于帆船
C.具有机械动力轮船雏形
D.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海船
11.
下表为古代中国部分科技成果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技术成就
出现时间
水稻栽培
距今(2019年)少于10000年
缫丝
距今(2019年)5000多年
针灸
汉代
水密舱壁
不晚于唐代
火箭
不晚于南宋时期
人痘接种术
不晚于公元16世纪
 
A.农业科技占据主流
B.官学迟滞科技发展
C.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D.生活技术成果不断
12.
公元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书中详细叙述了中国纸币的形状大小、面值多少、市面印刷文字的多少以及兑换的方法。他的这些介绍,使欧洲人知道了中国人的印刷状况。并效法中国印制钞币。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印刷术
A.加速欧洲社会的转型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C.促进欧洲的货币改革
D.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