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同步练习题

适用年级:一年级
试卷号:41861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如来自新罗的朝鲜人在中国楚州(今淮安)侨居,这些新罗人经营海上运输,在中日和中朝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收入的20﹪,说明了当时海上贸易的发达。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革命胜利之后,新生的荷兰共和国不失时机地把眼光转向国际市场。17世纪,荷兰几乎控制了德国的全部对外贸易,在俄国的进口贸易中也排挤了英国而占据首位。它还控制了波罗的海地区70﹪的贸易,荷兰舰队超过英、法总和的一倍,使荷兰当之无愧地赢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美誉。17世纪末,英国1/4船只是由荷兰建造的。1602年3月,荷兰成立“联合东印度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集资640万荷兰盾,相当于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初资本的10倍。1634年以后,公司各股东的红利平均为股本的18﹪。17世纪荷兰在对外贸易上的绝对优势,令欧洲各国大为恐慌,……。
——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现象?从经济、科技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荷兰资本主义发展有何特点?
(3)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越多。
材料二1596年到1598年,一个有名的人叫巴伦支,他是荷兰的一个船长,他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他经过了三文雅,现在一个俄罗斯的岛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在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材料三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
材料四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由此,一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当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正在海洋上厮杀时,西班牙贵族手中的白银仍可以自由地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荷兰的银行,可以合法地贷款给自己国家的敌人。
——以上材料皆引自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至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性商业帝国的主要原因。(概括提炼,不要简单列举史实)
(2)17世纪后半期,荷兰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哪个国家?荷兰败于该国并丧失大国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
材料二 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材料三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是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
(2)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强国西班牙?
(3)你认为成为一个大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结合材料二回答英国的异军突起给你什么启示?

2.单选题(共44题)

4.
欧洲殖民者在对外扩张过程中表现的方式各具特色,其中被称为海盗国家的是
A.英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
5.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原因有
年份(年)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①城市人口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
②殖民者掠夺的金银被运回欧洲
③圈地运动的发展改变了许多农民的生活方式
④封建主的衰落和劳动人民的贫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
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相关的因素包括
①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发展
②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
③列强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半殖民地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两种最厉害的欧洲麻醉剂是烈性酒和基督教。”近代,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
B.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C.宗教改革的深远影响
D.全球合作的不断加强
8.
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活动的主要方向
A.与这两国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同
B.与这两国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反
C.与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同,与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反
D.与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同,与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方向相反
9.
关于早期殖民侵略,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手段是赤裸裸的抢劫
C.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旧制度的解体
D.造成了殖民地长期贫困,应彻底否定
10.
英国黑奴贸易是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的,其中“三角贸易”的先后次序是
①欧洲
②非洲
③北美洲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1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交通工具的发明
D.殖民扩张和掠夺
12.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和文艺复兴运动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开始了世界各地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历史
C.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思想武器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3.
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引起“商业革命”
B.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指南针传入欧洲
D.打破大洲间的相对孤立
14.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试想当时哪个国家强烈反对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法国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③武力威逼
④科技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
17世纪中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荣的商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所在的城市是
A.里斯本
B.伦敦
C.阿姆斯特丹
D.纽约
17.
新航路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其扩张手段不包括
A.建立沿海据点
B.组建商业公司
C.掠夺黑人奴隶
D.输出工业产品
18.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
下列各项,与英法两国争夺海外殖民地有关的是
A.“无敌舰队”之战
B.七年战争
C.纳西比战役
D.瓦尔密战役
20.
下列关于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是组建大型的商业公司
②实行海盗式劫掠而且得到政府的极力支持
③在18世纪上半叶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④黑奴贸易给其带来了巨额财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21.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19世纪上半期,英国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要求降低关税,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英国是最早确立民主制度的国家
B.英国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2.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宗教思想传播
23.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4.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B.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C.它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
D.它是一种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
25.
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班牙已经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D.荷兰打败西班牙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26.
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
A.阿姆斯特丹
B.伦敦
C.威尼斯
D.巴黎
27.
有人说: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不是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当时他们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8.
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使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B.明朝国力的强盛
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29.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30.
下面漫画能够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
15—18世纪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包括
①开展工业革命
②殖民扩张
③殖民掠夺
④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土著居民的减少
C.种族之间通婚
D.战争难民涌入
33.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B.非洲开展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
C.奴隶贸易不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D.非洲成为了新的市场
34.
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奴隶贸易的血腥,但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现为
A.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C.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进一步促进了三大洲的商品流通
35.
下列关于17世纪荷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航运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B. 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C.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D. 奴隶贸易使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36.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37.
假如你是17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雇用的著名的印刷业家族的一员,为该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受雇后,你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荷属东印度公司此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
A.战争因素
B.商业因素
C.文化因素
D.外交因素
38.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B.荷兰C.法国D.英国
39.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在此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
A. 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 荷兰、法国、葡萄牙
C. 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D. 西班牙、荷兰、法国
40.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B.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D.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41.
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对外殖民的地区,第一个来到东方殖民,最后一个离开东方的国家是
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荷兰
42.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成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43.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44.
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45.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46.
《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47.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B.荷兰C.西班牙D.英国

3.选择题(共7题)

48.一块三角形地,底是45米,高24米.在这块地里共收玉米54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玉米{#blank#}1{#/blank#}千克.
4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50.读下图,根据所给两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51.

关于南水北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44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