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也不管该穿不该穿,该住不该住,若有几个村钱(小钱),那庶民百姓穿了厂衣,戴了五六十两的帽套,把尚书侍郎的府第都买了住起……”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当时
A.经济结构急速变动 |
B.传统秩序受到冲击 |
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
D.民众娱乐生活丰富 |
2.
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
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
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 |
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 |
3.
明代胡应麟在分析小说盛行的原因时指出:“古今著述,小说家特盛……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小说成为明代唯一受欢迎的书籍 |
B.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市井生活丰富 |
C.明代社会精神追求日益下降 |
D.明代小说呈现世俗化特征 |
4.
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 | 批准时间 |
传统桑蚕织技艺 | 2009年10月 |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 2009年10月 |
雕版印刷技艺 | 2009年10月 |
中医针灸 | 2010年11月 |
中国珠算 | 2013年12月 |
二十四节气 | 2016年11月 |
A.技艺先进 |
B.实用性强 |
C.体系完整 |
D.注重实验 |
5.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语调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反映了元杂剧
A.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
B.具有非常鲜明的生活化特征 |
C.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
D.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