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858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6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古往今来,一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促进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如张骞出使西域,马克·波罗把中国介绍给西方,利玛窦把西方介绍给中国
以上述交往为例,谈谈中西文明交流对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300字)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政府财政收入问题B.大地主的特权问题
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3.单选题(共12题)

3.
宋太宗曾说:“粜(买的意思)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反映了北宋
A.商品经济趋于繁荣B.科举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
C.民族关系日益融洽D.诗词创作达到全盛
4.
自唐以来长盛不衰、历代开放的港口是
A.广州B.泉州C.福州D.厦门
5.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刑罚之可以治国也”是下列哪一个思想家的主张
A.荀子B.墨子C.韩非子D.孟子
6.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墨子C.韩非子D.孙膑
7.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这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学派的思想
A.儒家B.法家C.道家D.纵横家
8.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孙氏使用了“八佾”,孔子知道后气愤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季孙氏的这一行为主要与孔子的下列哪一方面主张严重相悖?
A.仁B.义C.礼D.信
9.
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
A.夏朝出现甲骨文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10.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它的历史成为有文献、文字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11.
南宋时期,人们读到精美书籍通常是通过
A.活字印刷而成B.雕版印刷而成
C.用竹木简刻的D.用手抄的
12.
一位生长在北方的鲜卑族青年,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此后他的人生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
A.不得说汉语穿汉服B.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
C.不得娶汉族女子D.必须维持祖先的姓氏
13.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14.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4.选择题(共2题)

15.我国一企业出口的某商品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800元,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8,如果后来国内物价上涨了20%,且人民币对欧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原则,甲商品用欧元标价,其价格则为:(    )
16.我国一企业出口的某商品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800元,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8,如果后来国内物价上涨了20%,且人民币对欧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原则,甲商品用欧元标价,其价格则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