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同步练习卷: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8581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材料二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以南宋农民阶层为例,说明材料二中“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的结论。

2.单选题(共9题)

2.
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南宋临安D.元朝大都
3.
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交子的出现B.热闹的瓦子
C.景德镇的兴起D.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4.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所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基本上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棉花由边疆传入内地
沿海港口城市日益繁荣
儒学的思辨化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5.
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反映南移完成的是
A.临安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B.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C.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D.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大商港
6.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A.苏轼B.李清照C.岳飞D.辛弃疾
7.
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子,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A.《史通》B.《农政全书》
C.《农书》D.《梦溪笔谈》
8.
““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后人为纪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A.李白
B.柳永
C.辛弃疾
D.曹雪芹
9.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你知道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吗
A.苏轼B.汤显祖C.马致远D.关汉卿
10.
如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