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3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85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7/22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 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地理大发现有哪些积极作用?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0年初,在武昌成立湖北铁政局,委派蔡锡勇为总办,厂址选定汉阳,1890年11月动工兴建,1894年6月投产。此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家集冶铁、炼钢、轧钢于一厂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然而,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至辛亥革命前,年产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吨。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
材料二

材料三据《长江商报》2007年8月14日报道,武汉拟建近代工业博物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汉阳铁厂创办的同时期中国还创办了哪些民用工业?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汉阳铁厂由政府主办,但始终没有发展成为强大的近代钢铁企业?(3)你认为武汉建立近代工业博物馆,有哪些企业可以进入展馆?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1841年降为22%。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城市不断增加,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回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同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的旧制度。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单选题(共16题)

5.
据《礼记·典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这段文字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状态是 ( )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6.
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其依据应是这一时期
A.政府鼓励流通以活跃经济
B.严格的坊市制度逐步废弛
C.都城成为专业性商贸城市
D.地域性商人群体逐步形成
7.
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B.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陶瓷生产格局
C.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D.城市中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布局
8.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革命中的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B.机器的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
9.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作者意在说明
A.哥伦布没有真正到达过今天的美洲
B.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C.西方扩张的目的是“扫清海路”
D.新航路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0.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局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这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②开始了欧洲同亚洲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③开通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通道④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A.西班牙B.荷兰C.葡萄牙D.意大利
12.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时,资本主义世界盛行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B.自由主义
C.重商主义D.凯恩斯主义
13.
(题文)查尔斯•辛格在《技术史》中写道:“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种子早已潜藏了多年,然后才爆发式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下列属于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因素的有
①英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④手工工场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八十年》中说“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而且这类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腐败,并不是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他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是
A.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B.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命运
C.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D.民族资本主义在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生产方式
15.
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实质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与近代历史时期B.不是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
C.受外国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由道而兴起D.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16.
据统计,在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内地,纱厂很少。这集中反映了当时
A.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十分强大
D.自然经济并未受到冲击
17.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封建经济加快解体。“解体”指的是
A.封建经济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
B.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C.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加,工场的规模变大
D.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18.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19.
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的国家是
A.美国、德国B.英国、美国
C.美国、法国D.德国、日本
20.
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民众对电信、铁路、保险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大代表提案很多都涉及到了这些敏感的话题。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工场手工业时期D.新航路开辟时期

3.选择题(共2题)

21.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22.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