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世称“医中之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时珍,字东壁,蕲州人,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王侯重之,……年十四,补诸生(秀才);三举于乡不第,发愤读书,十年不出户阈,经传子史声律农圃星卜佛老稗说,莫不倍究。
——光绪《蕲州志》卷三十七《艺文志·李时珍传》
材料二旧本玉石水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或虫入木部,或木入草部。今各列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次之以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次之以服器,从草木也。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材料三至顺治间,钱塘吴毓昌重订付梓,于是,业医者无不家有一编,《明史·方伎传》亟称之盍集本草者,无过于此矣!
——光绪《蕲州志》卷十《著述志·〈本草纲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创新之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本草纲目》在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上的重要地位。
材料一时珍,字东壁,蕲州人,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王侯重之,……年十四,补诸生(秀才);三举于乡不第,发愤读书,十年不出户阈,经传子史声律农圃星卜佛老稗说,莫不倍究。
——光绪《蕲州志》卷三十七《艺文志·李时珍传》
材料二旧本玉石水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或虫入木部,或木入草部。今各列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次之以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次之以服器,从草木也。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材料三至顺治间,钱塘吴毓昌重订付梓,于是,业医者无不家有一编,《明史·方伎传》亟称之盍集本草者,无过于此矣!
——光绪《蕲州志》卷十《著述志·〈本草纲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创新之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本草纲目》在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上的重要地位。
2.单选题- (共16题)
2.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 | B.冶金 | C.纺纱 | D.织锦 |
4.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
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
5.
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是用已故世界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一座命名为“石申”。石申的科学成就是
A.用赤道坐标记录了恒星的位置 |
B.记录了世界最早的日食月食现象 |
C.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浑仪 |
D.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 天 |
6.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
7.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
B.求善而不存真 |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8.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愈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
B.《齐民要术》 |
C.《皇帝内经》 |
D.《本草纲目》 |
9.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
B.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
C.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
D.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
10.
英国汉学家卖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这段话说明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 )
A.对欧洲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
B.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
C.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 |
D.传播到欧洲后才发挥了进步作用 |
11.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13.
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表明
A.药方摘自《本草纲目》 |
B.政府重视医疗保健 |
C.唐代医疗水平高超 |
D.唐代常出现流行病 |
15.
唐朝魏征主持编纂的《隋书•经籍志》是按照经、史、子、集、道、佛六家来编纂书目,“经、史、子、集”的架构初步形成,以后的人就按照这个框架形成“经、史、子、集”四分法。到清朝修《四库全书》时,人们则完全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据此推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属于( )
A.经部 | B.史部 | C.子部 | D.集部 |
16.
2015年12月7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诺贝尔医学奖颁奖典礼上谈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她的启发。该书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的简便治疗方法,并略记了病因、症状。下列对此书的评述,正确的是( )
A.该书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重经验和实用的特点 |
B.该书反映了当时“西学东渐”的文化潮流 |
C.该书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 |
D.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