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
——(东汉)王充《论衡》
潮之涨退,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水从往之……此竭彼盈,往来不绝,皆系于月,不系于日”。
——(唐朝)余道安《海潮图序》
材料二 1687年,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用教学方法证明了潮汐现象确实是由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及其引力的变化所造成的;月、日引潮力是产生潮汐的原动力,它是天体引力的组成部分。
——《引潮力的发现》
材料三 “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王充等人与近代英国牛顿对潮汐现象解释的异同。据此分析中西科技的本质差别及表现。(10分)
(2)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角度,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一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
——(东汉)王充《论衡》
潮之涨退,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水从往之……此竭彼盈,往来不绝,皆系于月,不系于日”。
——(唐朝)余道安《海潮图序》
材料二 1687年,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用教学方法证明了潮汐现象确实是由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及其引力的变化所造成的;月、日引潮力是产生潮汐的原动力,它是天体引力的组成部分。
——《引潮力的发现》
材料三 “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王充等人与近代英国牛顿对潮汐现象解释的异同。据此分析中西科技的本质差别及表现。(10分)
(2)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角度,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2.单选题- (共9题)
2.
(题文)明末冯梦龙在小说集《醒世恒言》写到:“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是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
B.作品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 |
C.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
D.反映了民间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
3.
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利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 )
A.质疑希腊法律存在的必要性 | B.促进了希腊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
C.阻碍了希腊的民主发展进程 | D.推动神学思想逐逐渐走向衰落 |
4.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德意志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马丁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发财致富 |
B.反对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
C.主张改革宗教否定教权至上 |
D.认为苦修和事功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
5.
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
B.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
C.“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
D.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戏曲的精华 |
6.
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8.
鲁迅在评论一部小说时说道:“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下列各项对这部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积贫积弱社会矛盾尖锐 |
B.火药武器开始在军事上得到应用 |
C.理学兴起规范人伦社会秩序 |
D.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
9.
下图是清初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吸收中西画技之长绘制的《平安春信图》,该画反映了乾隆年轻时与父亲雍正游玩的景象。画面上方有乾隆皇帝自题的一段诗文:“写真世宁擅,绘我少年时,入室幡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该画能佐证清初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接纳
②此画属于吸收部分西洋画技巧的风俗画
③壬寅是清代乾隆皇帝统治时期的年号
④可作为研究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直接史料

①该画能佐证清初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接纳
②此画属于吸收部分西洋画技巧的风俗画
③壬寅是清代乾隆皇帝统治时期的年号
④可作为研究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直接史料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10.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
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 D.直接推动社会制度变革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