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亮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自为贾。
——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二: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典当业)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地名)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
——陈去病《五石脂》
材料三:江南各地的徽杭大贾,不仅贩布,而且染布、踹布(将布踹压平整使其紧薄有光),不仅贸丝,而且开车缫丝。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王世贞《四部稿》
回答:
(1)据材料指出徽商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回答明清时期徽商兴盛的原因。
材料一: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亮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自为贾。
——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二: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典当业)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则婺源(地名)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
——陈去病《五石脂》
材料三:江南各地的徽杭大贾,不仅贩布,而且染布、踹布(将布踹压平整使其紧薄有光),不仅贸丝,而且开车缫丝。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王世贞《四部稿》
回答:
(1)据材料指出徽商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回答明清时期徽商兴盛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材料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三:“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业出现的时间。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与前两段材料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材料二:“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三:“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业出现的时间。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与前两段材料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缳)累迁扬片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长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缳挺身而出。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请回答: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缳)累迁扬片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长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缳挺身而出。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请回答: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卷30
材料二: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后汉书》卷46
材料三: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功,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人织,百人衣之。本末何足能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回答,汉朝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目的制定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建政府是否能达到目的?为什么?
(3)评论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卷30
材料二: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后汉书》卷46
材料三: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功,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人织,百人衣之。本末何足能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回答,汉朝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目的制定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建政府是否能达到目的?为什么?
(3)评论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单选题- (共38题)
5.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
7.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
11.
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我们可以推断:

①刘家功夫针铺属于私营工商业手工作坊
②刘家功夫针铺品牌意识和商品经济意识较强
③该“印记”具有商标广告作用
④宋代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⑤宋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①刘家功夫针铺属于私营工商业手工作坊
②刘家功夫针铺品牌意识和商品经济意识较强
③该“印记”具有商标广告作用
④宋代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⑤宋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17.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是表现在
①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②江南地区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③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
④农村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增多
①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②江南地区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③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
④农村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增多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劳动力也成为商品
⑤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形成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劳动力也成为商品
⑤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形成
A.①②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21.
下列有关唐朝商业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
B.中唐以后,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C.纸币的使用促进了唐朝商业的繁荣 |
D.唐朝政府对市场交易实行严格的控制 |
23.
下列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坊”“市”分开,“市”定时开启 |
B.唐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
C.宋朝“坊”“市”界限打破,但商业活动依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视 |
D.明清时出现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
27.
下列关于古代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贸易推动了新兴城镇的兴起 |
B.唐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
C.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但商业活动仍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视 |
D.明清时期出现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为盛 |
29.
下图是宋代的一家针铺,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该材料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
C.宋代已经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一体的经营方式 |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34.
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
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35.
下列属于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措施的有:
①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②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③重征商税
④实行“算缗”“告缗”等措施
⑤“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①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②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③重征商税
④实行“算缗”“告缗”等措施
⑤“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40.
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
B.唐朝时实行官商分利政策,商人地位有所松动 |
C.重农抑商政策淡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条件 |
D.重农抑商政策的存在自始自终缺乏合理性 |
3.选择题- (共7题)
48.
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金属铜和水,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已知:Ⅰ.浓硫酸和碱石灰都是常见的干燥剂
Ⅱ.氨气极易溶于水
请根据上述信息和上图装置回答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38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