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
2.
《国语·齐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根据文意判断,其中“钼、夷、斤”指的是( )
A.铁制农具 | B.青铜武器 | C.化学元素名称 | D.奢侈消费品 |
3.
下列古语均摘自《盐铁论》,其中哪一记述可以用来说明“工官”工场的制作工艺水准较高( )
A.“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
B.“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
C.“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意:忠厚)。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 |
D.“外不鄣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 |
4.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
清末以来中国商店的门前往往有下面这副对联:“经营不让陶朱(注:春秋时期大商人)富,货殖何妨子贡贤。”这说明当时社会( )
A.崇尚“富而好礼” | 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 |
C.鄙视“货殖功利” | D.重农抑商观念废弃 |
6.
明末清初一位思想家曾指出,诸如福建等沿海省份,“田不供食,以海为生,以津舶为家者,十而九也”。基于这种社会现状,作为一位开明大臣的最佳奏议应是
A.“严禁私下诸番互市者” |
B.“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
C.“露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田” |
D.“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
2.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