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西汉后期,贡禹曾指出:“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这反映了官营手工业
A.不计成本,资金雄厚 |
B.强征工匠,积极性低 |
C.技术精湛,规模宏大 |
D.不入市场,缺乏竞争 |
2.
汉武帝时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县也要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后来铁官数量增多,遍布全国。该政策在当时造成的影响是
A.铁农具开始得到应用 |
B.有利于冶铁技术的推广 |
C.官府垄断阻碍铁器普及 |
D.地方经济分散削弱中央 |
3.
近代前夜,中国传统农耕经济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 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C.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工商业市镇商贸繁荣 |
4.
我国东南江浙一带,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A.江浙产业类型有所转变 | B.经济重心南移正在进行 |
C.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D.江浙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
5.
明清时期,太原市的一些街巷,往往是以各种行业命名,例如酱园巷、柴市巷、米市街、羊市街、铁匠巷、棉花巷、帽儿巷(今食品街)等等,五行八作,应有尽有。这反映出当时的太原
A.成为知名商业大都会 | B.私商开始占据主导 |
C.城市里区域分工明显 | D.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
6.
《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徽郡)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之一……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顾炎武在此认为徽商兴起的原因是:
A.徽州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 B.徽州人迫于生存的需要 |
C.徽州农业剩余劳力较多 | D.徽州农产丰富商品充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