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一4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837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7/18

1.判断题(共5题)

1.
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
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
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从荷兰人手中得到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为华盛顿。
4.
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毛纺织领域,带动冶金,采煤等领域也纷纷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5.
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给人类带来了电的光明。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6.
古代的中国的商业,海外贸易的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唐扬州城是继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之后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地方城市,也是隋唐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埠,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尚刚《唐、元青花叙论》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三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隋唐时期会在南方出现扬州这样的繁荣大都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突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景象。
(4)根据材料四,清代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它对清朝的发展处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7.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品
出口贸易
7%
8%
85%
进口贸易
61%
33%
6%
 
材料二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材料三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  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各自的理由。

3.单选题(共17题)

8.
西汉初年,“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针对这种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官营专卖B.劝课农桑
C.轻徭薄赋D.朝贡贸易
9.
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唐朝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秘色瓷是其中白瓷的突出代表
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D.瓷器在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大量输往国外
10.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成武器和共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
11.
清初,政府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从中得出的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
①政府实行抑商政策②私营丝织业受到限制③土地兼并问题严重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12.
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 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
A.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徽人独具商业传统D.农产品商品化增强
13.
据考证,从公元994年,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B.民间发行交子,对铁钱的依赖降低
C.铜钱取代铁钱
D.经济萧条,对铁钱的需求减少
14.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 ④古代中国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
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曾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泉州港在元代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则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这两个港口在明清时期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航海技术的差异
B.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制度及其经济形态的差异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水平
16.
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促成两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欧洲贸易中心地位,逐渐衰落
17.
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明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华刺激了西方对中国的向往
B.对儒家思想的崇拜是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
C.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D.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18.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人类由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19.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带来的后果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
B.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的出现
C.推动了黄金、白银的贵金属大量流出欧洲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20.
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17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荷兰C.法国 D.英国
21.
马克思在分析17世纪欧洲两国间的战争时指出:“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下列最能论证马克思这一观点的是
A.1588年,英国凭借先进的炮火技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
C.法国历经百年战争,最终被英国打败
D.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22.
下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生产力水平下降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经济危机得以根除
23.
技术革新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历史现象中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
A.人们周末开着汽车到郊外休闲郊游
B.圣诞节期间,邮电所因人们通过电话互致问候而收入倍增
C.使用计算机大大推动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有钱人开始乘坐飞机跨洋去美国旅行
24.
中国元代的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车,极大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而英国历史上对棉纺织技术革新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
①哈格里夫斯 ②西门子 ③阿克莱特 ④史蒂芬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