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5题)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6.
古代的中国的商业,海外贸易的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唐扬州城是继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之后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地方城市,也是隋唐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埠,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尚刚《唐、元青花叙论》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三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隋唐时期会在南方出现扬州这样的繁荣大都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突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景象。
(4)根据材料四,清代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它对清朝的发展处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材料一隋唐扬州城是继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之后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地方城市,也是隋唐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埠,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尚刚《唐、元青花叙论》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三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隋唐时期会在南方出现扬州这样的繁荣大都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突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景象。
(4)根据材料四,清代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它对清朝的发展处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7.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材料二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各自的理由。
材料一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 原材料 | 食品 | 工业制造品 |
出口贸易 | 7% | 8% | 85% |
进口贸易 | 61% | 33% | 6% |
材料二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材料三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 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各自的理由。
3.单选题- (共17题)
9.
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唐朝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秘色瓷是其中白瓷的突出代表
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D.瓷器在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大量输往国外

A唐朝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秘色瓷是其中白瓷的突出代表
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D.瓷器在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大量输往国外
10.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成武器和共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成武器和共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 |
11.
清初,政府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从中得出的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
①政府实行抑商政策②私营丝织业受到限制③土地兼并问题严重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①政府实行抑商政策②私营丝织业受到限制③土地兼并问题严重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②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④ |
12.
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 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
A.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 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
C.徽人独具商业传统 | D.农产品商品化增强 |
13.
据考证,从公元994年,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
B.民间发行交子,对铁钱的依赖降低 |
C.铜钱取代铁钱 |
D.经济萧条,对铁钱的需求减少 |
14.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 ④古代中国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①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 ④古代中国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5.
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曾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泉州港在元代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则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这两个港口在明清时期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航海技术的差异 |
B.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
C.社会制度及其经济形态的差异 |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水平 |
16.
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促成两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欧洲贸易中心地位,逐渐衰落 |
17.
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明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华刺激了西方对中国的向往 |
B.对儒家思想的崇拜是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 |
C.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
D.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
18.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
C.人类由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
19.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带来的后果是
年份 | 1475 | 1521 | 1555 | 1558 | 1559 | 1595 | 1597 |
价格指数 | 100 | 167 | 270 | 370 | 407 | 515 | 685 |
A.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 |
B.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的出现 |
C.推动了黄金、白银的贵金属大量流出欧洲 |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20.
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17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西班牙 | B.荷兰 | C.法国 | D.英国 |
21.
马克思在分析17世纪欧洲两国间的战争时指出:“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下列最能论证马克思这一观点的是
A.1588年,英国凭借先进的炮火技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
B.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 |
C.法国历经百年战争,最终被英国打败 |
D.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
22.
下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 1870 | 1900 |
企业总数(个) | 808 | 669 |
工人总数(个) | 78000 | 272000 |
产量(吨) | 3200000 | 29500000 |
投资额(美元) | 121000000 | 590000000 |
A.生产力水平下降 |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 D.经济危机得以根除 |
23.
技术革新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历史现象中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
A.人们周末开着汽车到郊外休闲郊游 |
B.圣诞节期间,邮电所因人们通过电话互致问候而收入倍增 |
C.使用计算机大大推动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有钱人开始乘坐飞机跨洋去美国旅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