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9题)
1.
中国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但并未发生像西方国家那样的社会制度的重大变迁。其原因主要是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②统治者推行抑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③外国资本主义殖民势力的严重骚扰 ④重农抑商传统政策的影响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②统治者推行抑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③外国资本主义殖民势力的严重骚扰 ④重农抑商传统政策的影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2.
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丝织业发展
职业 | 自耕农 | 佃农 | 工场工人 | 商人、工场主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②③ |
3.
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中国台湾的学者相继对中国大陆市镇展开了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可能有
①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
②唐朝后期,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③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④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在全国蓬勃兴起。
①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
②唐朝后期,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③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④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在全国蓬勃兴起。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4.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明清时期)从商致富的记载,但……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对材料理解丕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经商致富的现象多,是因为唐对“市”的空间时间限制打破 |
B.“营商致富的动机”包括经商累积财富来买田置地或用于子女科举入仕 |
C.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是指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
D.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
5.
各国在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演进过程中,随着工商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大,都面临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下列经济政策的调整中有利于这种转移的是( )
①一条鞭法 ②摊丁入亩
③法国雅各宾派《土地法令》 ④俄国1861年改革
①一条鞭法 ②摊丁入亩
③法国雅各宾派《土地法令》 ④俄国1861年改革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6.
从《北宋商税情况简表》中不能直接得出的信息有( )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①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改善 ②抑商政策被废弃
③商税是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④商业经济发展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 年商税额 | 年代 | 年商税额 |
995~998年 | 400万贯 | 1064~1068年 | 846万贯 |
1004~1008年 | 450万贯 | 1077年 | 879万贯 |
1058年 | 700万贯 | | |
①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改善 ②抑商政策被废弃
③商税是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④商业经济发展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7.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
D.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
8.
据史料记载,两汉时期,作为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楼兰曾有积粟百万、威服外国的壮举,曾有狭制丝路、左右西域的辉煌,然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地区由绿洲变成了荒漠。”导致楼兰文明衰落的原因有( )
①人类活动加剧,破坏生态环境 ②经济重心转移
③民族之间战争的破坏 ④两汉中央政府的移民政策
①人类活动加剧,破坏生态环境 ②经济重心转移
③民族之间战争的破坏 ④两汉中央政府的移民政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