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表1)。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表1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年份 项目 | 1760年以前 | 1761—1796年 | 1797—1820年 |
发布圈地法令 | 208项 | 1482项 | 1727项 |
圈占农民土地 | 310000英亩 | 1830000英亩 |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十月革命前俄国农村存在农奴制的严重残余,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十月革命后,根据土地社会化原则所进行的土地改革,造成了遍及全国的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斯大林实行的国家工业化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并不以农村为直接销售市场。相反,为了保证工业发展的高速度,保证国家能最大限度地集中资金,就要求压缩农村市场,紧缩农民消费水平。因此,苏联国家工业化道路就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那样,把农村改造成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优先发展重工业所能吸收的农村劳动力也很有限,要由国家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不像资本主义工业化由轻工业遍地开花那样吸收自由雇佣劳动者。
——改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和苏联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并简析苏联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土地制度变革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2.单选题- (共11题)
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 |
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
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 |
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 |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
B.限制外国人人身自由 |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D.尽力避免海难的发生 |
A.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
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 |
C.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
D.发电机是美国人发明的 |
A.促进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
B.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原始积累 |
C.导致了东西方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 |
D.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会合交融 |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C.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
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
B.列强殖民扩张 |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D.自由贸易盛行1820﹣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
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
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品名 | 1843年 | 1855年 |
茶 | 1300多万斤 | 8400多万斤 |
丝 | 1000多包 | 5600多包 |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
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
C.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 D.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A.人民公社 | B.大跃进 |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D.一五计划 |
3.选择题- (共5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D.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D.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④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D.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