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河北邯郸市馆陶县一中高三7月调研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82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

2.单选题(共8题)

2.
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吴郡“游手之徒,十室九空”
C.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3.
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
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
4.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A.麻纺织B.丝织业
C.棉纺织业D.造纸业
5.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 汉代长安
B. 唐代洛阳
C. 北宋东京
D. 元朝大都
6.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7.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要想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8.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下列现象不能反映这一结果的是
A.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B.大量农副产品投放市场
C.长途间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D.徽商等地域性商帮出现
9.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黄遵宪旨在批判清朝的“海禁”政策
B.清实行“海禁”政策有民族自卫的说法
C.“海禁”政策维护了出海者的利益
D.“海禁”政策使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

3.选择题(共2题)

10.在路上,它翻了一个跟斗,接着又翻了一次(猜4字成语)?
11.在路上,它翻了一个跟斗,接着又翻了一次(猜4字成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