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82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文化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
材料二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1)有学者认为“宋文化明显的具有务实性、普及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学、艺术角度举例说明此观点,并分析宋代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单选题(共5题)

2.
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股“中国风”,在建筑、园林、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当时有些欧洲人说,中国风格已控制了欧洲的园林、建筑、不久恐怕连基督教堂上的装饰也将加上金龙和宝塔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A.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B.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西方尊中国为“天朝上国”
D.中西科技差距日益拉大
3.
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
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
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4.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
北宋《武经总要》介绍了一种工具的用法,“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这种工具的用途是
A.鼓风冶铁
B.农业灌溉
C.斤两测算
D.方向测定
6.
明末清初,意大利教士利玛窦来华,西学东渐萌发。他将西方天主教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结合,指出:仁者爱天主,故因为天主爱己爱人,知为天主则知人人可爱,何特爱善者乎。爱人之善,缘在天主之善,非在人之善。利玛窦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
A.爱人以爱天主为前提
B.行善是爱天主爱人的具体表现
C.爱天主就是教人爱人
D.儒教与天主教信仰具有一致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