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期四校联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818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
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
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
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
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
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
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
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出现有何意义? (4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 (3分)
2.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39年1月到1740年6月,北欧瑞典的货船“哥德堡号”开始首次广州之行。

“哥德堡号”复原图    18世纪中期“哥德堡号”来华航线
材料二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三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哥德堡号”到东方的航路早在15世纪初就已开通,为开辟这条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哪几位?(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在经济方面的积极影响。(2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的本质内涵。(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
(4)世界市场的形成给近代中国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简要说明西方列强是如何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3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为适应全球化趋势采取了许多积极的应对措施,试举两例加以说明。(2分)

2.单选题(共12题)

3.
《“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4.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D.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5.
《五行大义》(隋朝)社会等级排序:仕 庶 农 商 工;《二十五等人图》(唐朝)社会等级排序:士 工 庶 农 商。对以上两文献中社会等级的排序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彻底变化B.工匠身份在唐代未发生明显变化
C.唐朝放弃了农本政策D.仍然受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影响
6.
美国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想要组建像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是不可能的”。他这样说的依据主要是 (  )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B.中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D.地域性商人群体反对建立贸易公司
7.
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前所未有的改变”是指 ( )
A.地理位置B.政治体制C.经济制度D.国际地位
8.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两者都(  )
A.取决于其经济基础B.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C.推行重商主义D.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
9.
美国加州大学彭慕兰教授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挖煤)”和“向外”。这里的“向外”应该是指英国     (  )
A.发动鸦片战争B.颁布《航海条例》
C.海外殖民地不断增多D.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10.
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 “火车的发明”“工场退位,工厂上位” “大清帝国的衰落”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B.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C.工业文明下的世界D.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11.
下表所反映的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垄断和垄断组织产生B.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行业竞争激烈
12.
分析1912~1919年我国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得到了发展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这一时期的发展
C.清政府号召实业救国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3.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B.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14.
19世纪70年代,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
A.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尊定了基础
B.使中国经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
C.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D.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3.选择题(共8题)

15.某校进行一次分层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实数,则表中“?”出的数字为(   )

高一

高二

高三

总人数

人数

800

500

样本人数

120

380

16.某校进行一次分层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实数,则表中“?”出的数字为(   )

高一

高二

高三

总人数

人数

800

500

样本人数

120

380

17.已知某乡农田有山地8000亩,丘陵12000亩,平地24000亩,洼地4000亩.现抽取农田480亩估计全乡农田粮食平均亩产量,则采用(   )抽样比较合适.
18.已知某企业工作人员的配置以及比例如图所示,为了调查各类工作人员的薪资状况,现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工作人员进行薪资调查,若抽取的管理人员有8人,则抽取的技师人数为(   )

19.已知某企业工作人员的配置以及比例如图所示,为了调查各类工作人员的薪资状况,现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工作人员进行薪资调查,若抽取的管理人员有8人,则抽取的技师人数为(   )

20.一批热水器共98台,其中甲厂生产的有56台,乙厂生产的有42台,用分层抽样从中抽出一个容量为14的样本,那么甲、乙两厂各抽得的热水器的台数是(   )
21.为了调查城市PM2.5的值,按地域把48个城市分为甲、乙、丙三组,对应的城市数分别为10,18,20.若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6个城市,则乙组中应抽取的城市数为{#blank#}1{#/blank#}.
22.为了调查城市PM2.5的值,按地域把48个城市分为甲、乙、丙三组,对应的城市数分别为10,18,20.若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6个城市,则乙组中应抽取的城市数为{#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