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址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址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简明宋史》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笼,秦岭极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就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丛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2.单选题- (共8题)
2.
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出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
4.
《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A. 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 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 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 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A. 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 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 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 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5.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井田制的瓦解
C. 冶铁技术的进步
D.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井田制的瓦解
C. 冶铁技术的进步
D.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6.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 )

①司母戊大方鼎
②甲骨文
③唐三彩凤首壶
④人面鱼纹盆
( )

①司母戊大方鼎
②甲骨文
③唐三彩凤首壶
④人面鱼纹盆
A.①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
B.②甲骨文中出现”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 |
C.③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 |
D.④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术 |
7.
《天工开物》记载:“凡工匠结花本者,心计最精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算计分寸秒忽而结成之。张悬花楼之上,即结者不知成何花色,穿综带经,随其尺寸,度数提起衢脚,梭过之后居然花现,盖绫绢以浮经而现花,纱罗以纠纬而现花。绫绢一梭一提,纱罗来梭提,往梭不提。天孙机杼,人巧备矣。”这段材料说明明代手工业
A.分工细,花钱多 |
B.采用机器生产 |
C.出现雇佣关系 |
D.生产水平高 |
8.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人富豪榜。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
9.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
B.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 |
C.官营纺织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
D.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