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材料二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彼埃尔?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梁方仲认为,约占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在众多版本中,VonGlahn的估计最为低调,他认为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占世界产量的三十分之一.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
——据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三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
——《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国的白银供给主要来源于哪里?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3)请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 | 时间 | 标志 |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 秦代 |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 汉武帝时 |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 唐高祖时 |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 宋代 |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
材料二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的一个相当巨大的份额。彼埃尔?肖努曾估计,美洲白银的1/3以上最终流中国;魏斐德估计,约有一半的美洲白银落户中国;梁方仲认为,约占世界银产量15%的日本白银,也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如果我们接受巴雷特提供的数据,即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都留在了中国。在众多版本中,VonGlahn的估计最为低调,他认为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占世界产量的三十分之一.相比而言,弗兰克关于中国获得世界银产量的一半的估计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况。
——据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三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
——《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国的白银供给主要来源于哪里?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3)请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5.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材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材料三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并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材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材料三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并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2.单选题- (共7题)
6.
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宋代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
A.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 |
B.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
C.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 |
D.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 |
7.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贱买贵卖,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富商大贾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D. 政府为商业发展提供宽松政策
A. 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富商大贾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D. 政府为商业发展提供宽松政策
8.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
C.提倡“工商皆本” |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
9.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说:“约390年以前,我的祖先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给万历皇帝写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间贸易能够得到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万历皇帝的态度是:
A.实行“通藩禁令”,拒绝中英贸易 |
B.允许英商与中国官方进行贸易 |
C.限制英商在广州一口贸易 |
D.开放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等五口通商 |
10.
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A.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C. 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 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A.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 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C. 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 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11.
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扩张的必然产物
②交通工具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③英国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客观上为中国工业化带来了机遇
①是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扩张的必然产物
②交通工具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③英国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客观上为中国工业化带来了机遇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12.
下列对世界一体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
②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③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④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⑤缓解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①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
②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③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④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⑤缓解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3.填空题- (共2题)
13.
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在于________上的统一和________的开通,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特点。________的兴起,_______也大量进入市场。________在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出现了________的商人团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