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部分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811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0/11/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3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抵,酒泉二界上,有松的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繁殖)”
材料四:三国魏初年,仓桑任敦煌太守,“旧大浅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制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五: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
请回答:
(1)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9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3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8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20分)
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中亚地区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1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尼雅古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址,在出土的汉文木简中有不少要求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在挖掘出的尼雅贵族墓地,其随葬的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其中锦纹是汉代统治阶级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等字样的图案。另外还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丽毛织品。
回答:
(1)两汉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远播欧亚,根据所学知识,请你设计一条从长安出发到罗马的理想路线(用当时的地理名称书写)。(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雅古国文明形成的原因。(8分)
(3)丝绸之路被誉为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追述汉唐时期中国和印度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主要事实。(6分)

2.单选题(共4题)

3.
下面两图中的工程或工具对当时农业发展的共同功效是()
A.粮食运输B.灌溉C.围湖造田D.扩大耕地
4.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
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
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
5.
下列各项中,能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有()
①《齐民要术》 ②北方的民歌  
③《论衡》 ④顾恺之的绘画作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
隋唐时期取得的对世界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有()
①首次在军事上运用火药
②世界上最早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③造纸术的发明
④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3.选择题(共2题)

7.噬菌体是病毒,它攻击的对象是()

8.

我们班的同学在操场上游戏时摔伤了,腿擦破了皮。我们应该送他到{#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