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共16分)
材料一:令民……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问题(1)材料一中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如何评价这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问题(2)材料二中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明中后期的这种社会变化在思想上的突出反映是什么?(2分)有什么意义?(2分)
材料三: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的苦心经营终于迎来了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期——康乾盛世,但被称为“夕阳西下时的最后一抹辉煌”。因为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很快由盛转衰,瞬间倒塌,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3)材料三中康乾盛世由一度繁盛到突然倒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4分)
材料一:令民……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问题(1)材料一中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如何评价这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问题(2)材料二中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明中后期的这种社会变化在思想上的突出反映是什么?(2分)有什么意义?(2分)
材料三: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的苦心经营终于迎来了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期——康乾盛世,但被称为“夕阳西下时的最后一抹辉煌”。因为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很快由盛转衰,瞬间倒塌,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3)材料三中康乾盛世由一度繁盛到突然倒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4分)
2.
(共20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上,无论是汉族封建王朝,还是少数民族封建政权都有针对多民族国家的政策。因各民族发展水平不一,风俗习惯各异,而采取“因俗而治”的管理模式。
问题(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叙述汉武帝、唐太宗、辽政权采取“因俗而治”管理各民族的措施。(6分)
材料二:唐朝对民族上层的册封,实际上有册有封。具有不同的内涵。册,大多指册命,周边的汗国的国王或可汗;封,主要是封赐或主授少数民族酋跃以官爵。如果同时既赐官爵又承认或命之为,可合称为册封。
问题(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征(2分),并指出能够实施这些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因(6分)。
问题(3)中国古代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主要政策是什么?(2分)
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指出新中国民族政策与上述古代民族政策的本质不同?(4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上,无论是汉族封建王朝,还是少数民族封建政权都有针对多民族国家的政策。因各民族发展水平不一,风俗习惯各异,而采取“因俗而治”的管理模式。
问题(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叙述汉武帝、唐太宗、辽政权采取“因俗而治”管理各民族的措施。(6分)
材料二:唐朝对民族上层的册封,实际上有册有封。具有不同的内涵。册,大多指册命,周边的汗国的国王或可汗;封,主要是封赐或主授少数民族酋跃以官爵。如果同时既赐官爵又承认或命之为,可合称为册封。
问题(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征(2分),并指出能够实施这些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因(6分)。
问题(3)中国古代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主要政策是什么?(2分)
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指出新中国民族政策与上述古代民族政策的本质不同?(4分)
2.单选题- (共6题)
3.
农业生产工具能够提高农业劳动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播种 |
B.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
C.魏晋时期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
D.隋唐时期在东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便于耕作 |
4.
自先秦以来“历书”就对民间社会生活起着强势的范导作用。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是()
A.《甘石星经》 | B.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 |
C.西汉武帝时的“太初历” | D.郭守敬主持编订的《授时历》 |
6.
我国的四大发明是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重大创造。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的纸人称“蔡侯纸” |
B.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
C.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
D.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
7.
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古典诗词的如痴如醉和另类赏析,下列有关古代诗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居易是盛唐时期代表诗人之一 |
B.宋词的繁荣主要是由于封建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 |
C.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南宋之际,她的词属于婉约派 |
D.唐诗宋词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文人墨客的文艺创新 |
8.
汉代《西京杂记》中曾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由此可知,当时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题是()
A.佩茱萸登高望远 | B.食蓬饵饮菊花酒 |
C.祈求长寿 | D.举行祭祖宴饮活动 |
3.选择题- (共5题)
12.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心理方面也会成长。下面体现了我们在心理方面的成长的有( )
①更加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②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
③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
④对父母事事依赖、顺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