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涂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2分)如何评价这一基本经济思想?(4分)
(2)归纳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产生于怎样的历史条件下?(4分)
(3)试分析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涂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2分)如何评价这一基本经济思想?(4分)
(2)归纳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产生于怎样的历史条件下?(4分)
(3)试分析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哪两个国家?举出其中的两个具体事例。(6分)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济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三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做出。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后,科学家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
材料四
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在德国,雇佣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在1907年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
请回答:
(2)材料二、三反映了工业发展与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分)
(3)对比材料二、三,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2分)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质如何?(6分)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哪两个国家?举出其中的两个具体事例。(6分)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济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三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做出。相反,它们多半是由响应非凡的经济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后,科学家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
材料四
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在德国,雇佣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在1907年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
请回答:
(2)材料二、三反映了工业发展与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分)
(3)对比材料二、三,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2分)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质如何?(6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材料二 我们有6亿人口,我们党同6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1)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过于强调了什么,忽视了什么?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实践中出现了怎样的严重错误?
(3)材料三中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方案 | 粮产量 | 棉产量 | 钢产量 |
方案一 (1955年夏) | 4600亿斤 | 4300万石 | 1100万吨 |
方案二 (1956年1月) | 6400亿斤 | 7000万石 | 1500万吨 |
方案三 (1956年8月) | 5000亿斤 | 4800万石 | 1050万~ 1200万吨 |
材料二 我们有6亿人口,我们党同6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
材料三 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党和政府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过于强调了什么,忽视了什么?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实践中出现了怎样的严重错误?
(3)材料三中1961年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有的胜利”是事实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决议中的这种说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2.单选题- (共18题)
4.
《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
A.春秋时期青铜器制造业发达 | B.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 |
C.春秋时期畜牧业发达 | D.春秋时期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
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早在西汉中国瓷器生产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 |
B.景德镇在元代是全国制瓷中心,已能烧制多种彩瓷 |
C.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并且已经输往国外 |
D.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彩瓷,并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广销亚非欧 |
8.
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的晋商兴起于
A.唐朝 |
B.北宋 |
C.明清 |
D.民国时期 |
9.
《七绝·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诗:“七涉沧溟若等闲,闭关修炼可成仙?当年外族惊梦客,不走河边走海边。”对诗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政府的政治意志下,“七涉沧溟”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闭关政策的经济根源 |
C.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挑衅使明朝统治者惊魂不定,只开放广州与外国通商 |
D.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
11.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
12.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长安城的落日》 | B.《宋代东京的辉煌》 | C.《汴河两岸》 | D.《坊墙倒塌以后》 |
13.
《宋史·食货志》载“宋自削平诸国,天下盐利皆归县官,官府通商,随州郡所宜,然亦变革不常,而尤重私贩盐之禁”。这段话反映的核心问题是
A.宋代地方政府权力较前代增大 | B.国家重治贩卖私盐 |
C.盐业官营,实行垄断经营 | D.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14.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抨击的是清政府的
A.地丁银制度和闭关政策 |
B.单纯器物变革而拒绝体制革新 |
C.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但又严防死守 |
15.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16.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
17.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
18.
19世纪晚期,石油工业作为新能源支柱工业开始崛起。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对外掠夺的需要 |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
D.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
19.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0.
中国的民族工业自起步起发展困难重重,先天即不足,后天又畸形,下列有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
B.重工业和新兴民族工业----化学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
C.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
D.政府提倡国货,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
21.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
3.选择题- (共9题)
28.
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是因为受到{#blank#}1{#/blank#}场的作用.当小磁针静止后,小磁针北极实际上指向{#blank#}2{#/blank#}(选填“地磁北极”或“地磁南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