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是唯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亚洲多国语言使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这一进步观点占绝大多数。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汉语排名语言实力世界第二的原因是什么?
(3)请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书法的特点。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是唯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亚洲多国语言使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这一进步观点占绝大多数。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汉语排名语言实力世界第二的原因是什么?
(3)请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书法的特点。
2.单选题- (共14题)
2.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
3.
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
4.
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
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
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 |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
5.
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
C.字形方正,端重庄严 |
D.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
6.
有书法评论者对各种书法字体的特色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见下图)的评述是


A.“状如龙蛇,勾连不断” |
B.“笔画网弧,富有奇趣” |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
7.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王羲之《兰亭序》 |
B.柳公权《玄秘塔碑》 |
C.怀素《自叙贴》 |
D.颜真卿《祭侄文稿》 |
9.
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A.小篆 |
B.行书 |
C.楷书 |
D.草书 |
10.
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 |
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 |
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 |
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 |
3.选择题- (共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