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宁波北仑区柴桥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803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15世纪至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6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4分)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至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2分)
2.
(20分)近几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主观题中,表格型材料题发展尤为迅速。这类试题特点是:外观简明,隐含信息量大,它能够以表格形式呈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折射出历史的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科技革命的名称、主要标志和新工业部门的变化。(6分)
材料二《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年份
项目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摘自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2)从材料二的表格中你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排名表的背后反映了苏联经济存在什么结构性的问题?(2分)
材料三  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四  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例
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40%
29%
7%
24%
 
(3)材料三中的三个图表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6分)
(4)材料四与材料三中1956年的图示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原因。(提示:从公有制经济成分及其它所有制经济形式的比重上归纳。)(4分)

2.单选题(共13题)

3.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4.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宗教思想传播
5.
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6.
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之一是引起“商业革命”。下列现象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①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的贸易得到发展
②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
③非洲所产的咖啡成为欧美人们的日常饮料
④西欧封建制度加速了解体
⑤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
C.③④D.①②⑤
7.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B.世界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状态逐渐结束
C.西欧商业经营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从此开始了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
8.
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争夺殖民霸权的矛盾渐趋尖锐,主要集中在
A.北欧和东亚B.印度与中国
C.北美和印度D.非洲和美洲
9.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材料反映了
A.环球航行的探索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扩张的开始D.资产阶级的形成
10.
推动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重大发明分别是(  )

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     汽车
A.蒸汽机和内燃机B.发电机和蒸汽机C.电动机和内燃机D.蒸汽机和电动机
11.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2.
史书记载: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B.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C.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D.使用中国传统工业生产方式
13.
下列有关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B.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C.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民族资本已经超过外国资本
D.并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4.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主要是在于它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15.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选择题(共5题)

1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①三角形中最大内角一定不小于60°;②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③正多边形的外角为24°,则它的中心角也为24°; ④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矩形.

1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①三角形中最大内角一定不小于60°;②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③正多边形的外角为24°,则它的中心角也为24°; ④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矩形.

18.下列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   )
19.下列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   )
20.下列句子中不是命题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