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蒙童教材起源甚早,有接续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教化的作用和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编篡的儿童启蒙读物,从天文地理,到诸子百家,内容广泛。其中讲到: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材料二
秋间蟋蟀甚多,捕其雄者,置于陶器,彼此相斗,胜则瞿然而名,似得意状。噫!优胜劣汰,蟋蟀不免,况人乎!
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共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
牛马挽车而行,朝夕不休,少迟,痛鞭之。服劳役而又受苦楚,无自主之权,大都类是。
雀在田中觅食,网获其一,置于笼中,不食而死。夫雀飞天空,上下可以自由,为人所获,不自由,毋宁死矣。
——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字经》主要代表的思想学派和长期流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本教科书宣传的主要进步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思想的原因。
中国蒙童教材起源甚早,有接续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教化的作用和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编篡的儿童启蒙读物,从天文地理,到诸子百家,内容广泛。其中讲到: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材料二
秋间蟋蟀甚多,捕其雄者,置于陶器,彼此相斗,胜则瞿然而名,似得意状。噫!优胜劣汰,蟋蟀不免,况人乎!
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共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
牛马挽车而行,朝夕不休,少迟,痛鞭之。服劳役而又受苦楚,无自主之权,大都类是。
雀在田中觅食,网获其一,置于笼中,不食而死。夫雀飞天空,上下可以自由,为人所获,不自由,毋宁死矣。
——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字经》主要代表的思想学派和长期流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本教科书宣传的主要进步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思想的原因。
2.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孙中山、***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孙中山、***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
2.单选题- (共9题)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表格中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 | 社会发展 |
A | 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 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 |
B | 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蒸汽机的改良 | 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C | 电磁学理论的突破 | 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
D |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知识经济时代来临 |
A.A |
B.B |
C.C |
D.D |
4.
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
B.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
D.为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
5.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
B.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
C.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
D.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
6.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都抨击了宗教神学思想 |
B.都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
C.都直接猛烈地批判了天主教会 |
D.两者相互推动 |
7.
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作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反映出当时
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
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
8.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文人画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
B.注重追求逼真摹写 |
C.画家文化素养多元 |
D.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
9.
对某部著作的出版,赫胥黎评价说:“它对于当时科学家,好象黑暗中的一道电光。……不但如此?它还有一个极大用处,那就是使我们脱离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该著作的出版
A.使科学发展开始摆脱神学束缚 |
B.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
C.继承与发展了伽利略力学成就 |
D.动摇了上帝造物说的传统观念 |
10.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