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9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
2.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史载,16~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人家竞相购买中国瓷器。对此,一位西方收藏家评论道:“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却走向衰落。这固然和欧洲制瓷业的兴起、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中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中国瓷器外销,更严重制约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分析,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走向衰落的国内因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3.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区域特色,江苏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区,涌现出了张謇、荣氏兄弟等影响极大的民族资本家。他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6年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逝世90周年,张謇,江苏通州(今南通)人,清末状元。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其中有南通师范学校、东台母里师范(东台一中的前身
——《百度百科》
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 百年来,“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的洛克菲勒”,这样的王牌称号一直围绕着荣氏家族,他们在商场上纵横驰骋、独领风骚。
二十世纪30年代初期,荣氏家族的事业达到巅峰。当时申新纱厂约占全国民族资本棉纱厂纱锭数的20%,布机数占28%,茂新和福新的面粉厂规模占全国同行业的1/3左右,占上海市的1/2,其旗下企业总数达21家,赫然是当时国内规模第一的民营实业集团。荣宗敬曾很得意地对友人说:“当今中国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有利条件。
(2)结合所学分析二十世纪30年代初期荣氏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单选题(共16题)

4.
下列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发展。其中利用自然力并改进技术提高效能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③④
5.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6.
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
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8.
在15-16世纪,西方国家进行的“宗教提供了借口、黄金提供了动机”的东方探险活动是指
A.马可·波罗游历东方
B.西欧国家从事黑奴贸易
C.英国进行殖民扩张
D.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
9.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的扩展
B.殖民扩张的开展
C.文艺复兴的推动
D.天主教的传播
10.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11.
1835年,德意志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随后在整个德意志境内掀起一股铁路建设高潮,1843年莱茵铁路全线告通。当时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以及铁路事业的兴旺发达,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材料反映此时期德意志
A.经济发展己跃居欧洲之首B.铁路建设促进工业革命进程
C.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D.统一民族国家市场己经形成
12.
有人这样描绘:“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铺设了516,000多公里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到1914年时,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影响是
A.世界各国经济均出现了高速增长
B.全球范围内的生活水平差距拉大
C.使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欧洲经济主导世界,控制全球经济命脉
13.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带求,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C.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14.
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
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15.
1858—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其中在1901—1911年间设立的民用工矿企业达650家,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③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
尽管有庚子赔款的巨大压力,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到辛亥年,朝廷的岁入居然达到了破记录的两亿四千万有余,而各地财政,也多有结余。这反映了
A.海关税收实现自主化
B.清政府加紧剥削民众
C.近代化运动成效显著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7.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B.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D.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18.
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
B.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型
C.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
D.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
19.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很早进入农耕社会B.中国古代科技勃兴很早
C.上古时代文字已经成熟D.早期政权重视天文历法

3.选择题(共3题)

20.如图所示,把河水引向水池M,要向水池M点向河岸AB画垂线,垂足为N,再沿垂线MN开一条渠道才能使渠道最短.其依据是(   )

21.

有8只小鸡,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请问松鼠有多少只?

22.

成语“得陇望蜀”,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成语中提到的两个省区是下图中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