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798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新安多大族,而其在山谷之间,无平原旷野可为耕田。故虽士大夫之家,以畜贾游于四方。倚顿之盐……珠玑、犀象、玳瑁(海龟)、果布之珍,下至卖浆、贩脂之业。天下都会所在,连屋列肆,秉坚策肥(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被绮毂(丝绸用车装),拥赵女……多新安人也。
——《震川先生集》
材料二 君姓吴氏,名荣……其与乡邦交也,往往周人之急,赈人之乏……先是嘉靖甲中,户部奉恩例召义民输粟以救灾……君如例入粟……岁甲展、乙巳连凶歉,都移文府县谕富民出银分赈饥户,君即应召,盖性乐于施,非假以荣名也。
——《古歙岩镇镇东嗥头吴氏族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徽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概括徽商经营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徽商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及其积极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商业发展在社会生活、思想和文学领域产生的主要影响。
2.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到了10%,1933年提高到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

——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

材料三 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2.单选题(共6题)

3.
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
A. 铁农具的推广程度 B. 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
C. 封建政府重视程度 D. 土地私有化发展程度
4.
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
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
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
5.
皇天后土,土地神在宋代以前是各个地域的保护神,地位崇高,城隍只是一个具体城池的保护神,但宋代之后土地神却成了城隍的下属。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统治者对神祗利用的变化
B.宋代之前是农业社会,宋代之后是商业社会
C.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和文化功能增强
D.城市的政治、军事统治功能增强
6.
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
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
7.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8.
图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比较表”,它反映出的实质是
A.东北煤、铁等资源丰富
B.东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C.在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下,东北工业生产呈现良好态势
D.因日本掠夺性开发,东北殖民地经济的特点日渐显露

3.选择题(共2题)

9.方程2x(x﹣3)=5(x﹣3)的解是(   )
10.方程2x(x﹣3)=5(x﹣3)的解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