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85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溉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回答问题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态度的主要原因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3)从材料三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 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趋势表(1860~1900)
  位次
时间  
1
2
3
4
1860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90年(全,品…中&高*考*网)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1900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拆。(上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

2.单选题(共14题)

4.
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5.
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赌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儒家义利观解体
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6.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
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7.
徐峰在《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认为:“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产业)发达。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促进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自然经济的瓦解
D.商品经济的发展
8.
春秋时期管子曰:“若岁凶旱水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其倡导的经济理念是
A.重农抑商,以固民本
B.农商并重,以均贫富
C.国家调控,以工代赈
D.开源节流,与民休息
9.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
10.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1.
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
A.金融霸主的地位
B.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C.经济体制的创新
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12.
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个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A.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B.适应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3.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①③⑤B.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4.
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 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
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泰罗制。20世纪初,泰罗制被广泛推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营者革命”的出现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的扩大催生了科学管理体系
C.泰罗制的推广促使美国经济进入“大企业”时代
D.科学管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16.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段话的含义是(  )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C.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17.
(题文)《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3.选择题(共1题)

18.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建国后的外交活动(  )

①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②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⑤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