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82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自古以来,中外城市规划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明清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人们生活其中,日复一日地受到空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的社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正好符合了统治的需要

——摘自《中国城市建筑史》

材料二 早在16世纪,伦敦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成为英国国内产品的主要输出港口、进口货物的主要口岸、国际转运贸易的中心。
……19世纪30年代,英国进入铁路时代,伦敦成为新兴铁路网络的枢纽。……伦敦作为英国传统的商业中心城市,得益于蒸汽火车的推广、铁路交通的普及,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摘自《后工业化时期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在城中对“市”的规划有何变化及这一变化对当时的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可以明显看出英国伦敦城兴起的两个阶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形成这两个阶段特征及其历史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2.单选题(共12题)

3.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曾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落模工艺。
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进入鼎盛时期
B
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慕后室画像砖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像继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
汉代甘肃西部存在养蚕业与缫丝业
C
下图是陕西西安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佣”和“骑驼乐舞三彩俑”。

说明唐代已经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D
“南海号”是一艘南宋初期的古沉船,整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
中国古代造船业始终领先于世界
 
A.A
B.B
C.C
D.D
5.
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上述材料中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A.交通发达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C.商业繁荣
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6.
唐文宗在开成年间(836~840年)曾下令:“京夜市,宜令禁断。”然而夜市仍在发展,以至崇仁坊“昼夜喧呼,灯火不绝”。朝廷只得听之任之。夜市的发展使禁夜制度无形中受到破坏。晚唐诗人薛逢生动地写道:“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这表明
A.唐代的市已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唐文宗放弃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唐代市的发展冲击了封闭式的市场模式
D.唐代的商品经济获得了突破性发展
7.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所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江南生态环境恶化
B.南方的全国经济重心地位最终确立
C.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8.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由此可见,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根本原因在于
A.黑人奴隶的起义和战争
B.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C.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必然
9.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由此可以得到的重要认识是,大国的崛起
A.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
B.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赢得了人才优势
C.始终拒绝技术革新是文明死亡的共因
D.大敌当前斗争不力,以致绝望自杀是文明国家死亡的原因
10.
18世纪大部分欧陆国家均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过渡,而在科学技术方面,法国等欧陆国家完全有与英国并驾齐驱之势,但工业革命还是发生在了英国。材料意在强调
A.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强大
B.科技并非工业革命的决定因素
C.英国具有开展工业革命的优势
D.欧陆国家与英国经济存在差距
11.
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等方面的种种发明,多半是由受到经济刺激、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这反映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显著区别是
A.是否在多个部门同时开展
B.是否在多个国家同时进行
C.科学与技术是否紧密结合
D.研究者是否具有突出才能
12.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这些奖励政策
A.体现北洋政府致力于宪政治国
B.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
C.推动近代工农业布局的调整
D.主要得益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3.
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建设汉阳铁厂时,为了使该企业置于自己的鼻子底下,把厂建在既不就煤也不就铁的汉阳,厂址低洼,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了三十多万两白银,厂未开工,资金已远远超出原计划,欲罢不能,只好一再罗掘追加。这表明
A.洋务派的作为不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B.官僚的魔影给官办民用工业带来了不幸
C.汉阳铁厂投入经费严重超出预算
D.张之洞贪污腐败利己思想非常严重
14.
阅读下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A.身份户口和户籍管理政策
B.粮食收购价格和农资价格
C.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D.城乡居民的社会流动程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