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院“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造愿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种种有利力量”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如图)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指出图一和图二中的交通工具的动力机分别是什么?从图一到图二的发展变化中,与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院“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造愿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种种有利力量”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如图)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指出图一和图二中的交通工具的动力机分别是什么?从图一到图二的发展变化中,与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
——罗斯福总统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二到1983年,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Ⅱ》整理
材料三美国的基础是自由市场经济,它的改革是纠正因过度放任所造成的弊病。中国的改革是从原来政府统管一切的计划经济基础上逐步走向市场经济。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材料一中“当前的危机”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总统采取何种手段来应对这次“危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美两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的不同。
材料一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
——罗斯福总统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二到1983年,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Ⅱ》整理
材料三美国的基础是自由市场经济,它的改革是纠正因过度放任所造成的弊病。中国的改革是从原来政府统管一切的计划经济基础上逐步走向市场经济。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材料一中“当前的危机”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总统采取何种手段来应对这次“危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美两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的不同。
2.单选题- (共17题)
4.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相互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商代遗址中出土牛骨 |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
B | 唐代工匠子弟入匠籍后不能随便改行 | 唐代官营手工业者受到严格限制 |
C |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 棉纺织业成为宋朝朝廷赋税主要来源 |
D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输入中国 | 此时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
A.A | B.B | C.C | D.D |
7.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假如你是生活在这一时期的英国人,生活中不能享受到的是()
A.可以乘火车外出旅游 |
B.可以乘飞机周游世界 |
C.可以用机器纺织的棉布做衣服 |
D.可以乘坐轮船在江河湖海上游览观光 |
8.
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欧的影响是
| 1521~1544年 间每年平均 | 1545~1560年 间每年平均 |
西班牙、葡萄牙 从美洲掠夺黄金 | 2900公斤 | 5500公斤 |
西班牙、葡萄牙 从美洲掠夺白银 | 30700公斤 | 246000公斤 |
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 B.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
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 D.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
9.
如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时间 | 工具 | 经济要素的变动 |
公元前4世纪 | 铁器的使用 |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
18世纪末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厂的普遍出现 |
19世纪末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
20世纪中叶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
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 B.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
C.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 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创新 |
10.
20世纪初有学者评论:“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位学者所要表述的观点是
A. 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C. 新能源的利用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
D.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
A. 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C. 新能源的利用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
D.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
12.
右下方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C、D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群众性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 B.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C.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14.
下图为近代中国机械进口数据统计图,下列对此图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传统手工业基本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
B.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列强放松对中国机器进口的限制 |
D.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得到较快发展 |
18.
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按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排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面红旗
②造反有理
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①三面红旗
②造反有理
③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③①②④ | D.④②③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