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81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5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之一左右。
材料二: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将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创新?

2.单选题(共16题)

2.
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高转筒车
3.
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铁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A.高炉炼铁
B.炒钢技术
C.灌钢法
D.水力鼓风冶铁
4.
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
A.西汉B.东汉C.唐代D.宋代
5.
“巷坊桥门及隐僻出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该现象的出现应该不晚于下列哪个朝代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6.
下列有关市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市是住宅区,坊是贸易区B.汉代已有的市到唐代规模更大
C.市坊的界限到宋朝时被打破D.市坊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
7.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亚当•斯密婉转地批评了中国当时什么现象?
A.闭关锁国
B.小农经济
C.重农抑商
D.朝贡贸易
8.
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9.
江苏镇江的恒顺香醋驰名世界,恒顺集团的前身是1840年成立的恒顺糟坊。据史料记载,从1893年到1911年,恒顺糟坊最兴旺的时期年产百花酒约210吨,醋110吨,酱220吨。这一时期,恒顺糟坊发展兴旺的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②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大力推动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侵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社会经济开始出现新的成分。在下列经济成分中对中国社会进步推动最大的是
A.自然经济
B.洋务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D.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11.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赛不幸的根源是
A.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2.
老舍的《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是一位实业家,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因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国”。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企业最为红火。“最为红火”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13.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被称为“中兴名臣”的依据是
A.效法西方进行改革B.进行新式政治改革
C.进入战后恢复阶段D.有效遏制列强瓜分
14.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的创办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轮船招商局B.开平煤矿
C.江南制造总局D.上海发昌机器厂
15.
民国初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A.米煤业和运输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
C.化工业和橡胶业
D.皮革业和卷烟业
16.
1912—1919年与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国家统一的实现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7.
某位同学用古诗词来形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来形容哪一时期的状况最为贴切(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一战期间D.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