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81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5

1.判断题(共3题)

1.
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唐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2.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法国,导致了三次英法战争。
3.
1978年后,农村改革主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4.
新航路开辟和英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和精神动力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是什么?英国为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先后打败哪三个国家?从经济、政治方面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崛起的国内因素?
5.
近代民族工业与封建自然经济相比,始终未占主导地位,但其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物质基础。

3.单选题(共18题)

6.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下列图示的工具或技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制和应用的,其中开始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
A.耧车B.筒车C.犁耕法D.翻车
7.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一工具,时人评价“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便之”,在当时它是
A.用水力作动力的冶炼工具B.用水力作动力的交通工具
C.用人力作动力的运输工具D.用畜力作动力的耕作工具
8.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尤其是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下列有关官营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在大作坊生产
B.生产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C.占据原料、技术和人才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在市场流通,远销国内外
9.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找一找以下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瓷器的说明,哪一个是错误的
A.唐代白瓷B.宋代青瓷C.元代珐琅瓷D.清朝粉彩瓷
10.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在此书中,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上午管理“市”的官吏敲响了开市的锣鼓
B.小商贩挑着货担沿街叫卖
C.街道两旁店铺林立
D.有些店铺的营业几乎通宵达旦
11.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D.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12.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  )
A.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B.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C.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D.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13.
有的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欧洲正日益走出中世纪的藩篱
B.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C.大西洋沿岸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D.人类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14.
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数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三次英荷战争的影响B.殖民扩展和殖民掠夺
C.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D.圈地运动的开展
16.
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这里的“时务”是指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办军事工业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7.
观察如图《中国轮船统计》柱状图,中国轮船的只数和吨位在1928-1935年间上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辛亥革命的推动
18.
某中学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都有“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思想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
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的实质是(  )
A.外国商品价廉物美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经济发展艰难D.外商企业垄断市场
20.
下图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在筹建大生纱厂时发行的股票,该厂建立的有利时代背景是

A. 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走向瓦解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C. 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D. 国民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21.
“深刻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穿云霄。彩云栓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这是50年代中国某地的一首民歌。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景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22.
下边的报纸反映了中国社会变迁。对报纸所报道的事件,评价错误的是( )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B.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调动了积极性
C.这种责任制适应目前农村生产力水平
D.这种家庭经营方式有利于克服分配中“吃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
23.
“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热词应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
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