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79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9

1.判断题(共5题)

1.
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既简便又轻巧,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4.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5.
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辉煌,劳动者创新发明了众多生产工具。右图所示的水排是出现于东汉时期的一种水力灌溉工具。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6.
2010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上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
(5)2010年的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江苏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

3.单选题(共16题)

7.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8.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自给自足
B. 土地私有
C. 铁犁牛耕
D. 男耕女织
9.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下列图示的工具或技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制和应用的,其中开始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
A.耧车B.筒车C.犁耕法D.翻车
10.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郑国渠
C.漕渠
D.灵渠
11.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水利工程的兴建
D.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
12.
“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材料描述的冶炼技术最早出现在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两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时期
13.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规定“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14.
明朝中叶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弛千里”。材料主要反映
A.徽商无视国家经济政策B.长途贩运是徽商重要经营方式
C.徽商资本雄厚吃苦耐劳D.徽州商业经营的传统源远流长
15.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①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近代化商业群落开始形成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6.
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现象表明()
A. 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 B. 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 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D.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7.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18.
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轮船招商局
D. 继昌隆缫丝厂
20.
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治萍公司仅于民国五年至八年(1916——1919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汉冶萍公司在民国五年至八年出现盈余的客观原因是
A.欧战爆发,钢铁的价格大涨B.新进外国机器,设备先进
C.抵制日货,爱用国货的影响D.政府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
21.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清朝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成为工业强国
B.解决财政危机和扩大税源
C.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思想
D.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22.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