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776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材料二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根源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举例说明政府为解决此种现象采取的措施。(举一例)
2.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经济的新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新现象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当时在某些生产部门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新型的劳资关系。不少徽商恰恰成为新生产关系中“资”的一方。……徽商崛起后,竭力扭转“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明代初期对商人在服饰、住房、交往、子孙参加科举等方面均有一系列限制规定,决不允许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等级限制又是在长三角首先被徽商冲破。……明后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人们纷纷冲破封建礼法的等级限制,享受他们原来所不能享受的生活。徽商对这股奢侈之风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徽商的影响。
3.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它所表现的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2.单选题(共32题)

4.
下列图片中的生产工具,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5.
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中国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
中国古代农耕中使用的曲辕犁最早出现于
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7.
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8.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苏州
C.扬州
D.洛阳
9.
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主要原因是
①有最优秀工匠
②控制最好的原料
③生产不计成本
④市场竞争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
10.
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11.
关于冶金业叙述
①原始社会早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②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③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④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8世纪以
前一直领先世界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12.
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 商朝人善于经商
B. 范蠡经商取得巨大成功
C. 商鞅变法的规定
D. 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13.
下列属于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的是
A.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D.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很快
14.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在
A.唐都长安B.北宋开封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
15.
唐人张籍《贾客乐》:“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16.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说明明代()
A.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
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17.
清乾隆时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该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促进了国内商业的兴旺   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8.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C.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19.
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 海禁     B. 抑商 C. 奖励农耕 D. 整顿吏治
20.
“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1.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22.
1870-1913年,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2倍以上,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工厂制的形成
D.民族独立运动的推动
23.
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C.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D.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
24.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国家是
A.英国和法国
B.俄国和日本
C.美国和英国
D.美国和德国
25.
新航路开辟后,促使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是由
A.陆路——海路B.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
C.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D.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区域
26.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使用机器的生产部门是
A.航运业
B.冶金业
C.铁路运输业
D.棉纺织业
27.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发生的地区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
28.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9.
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是
A.丝绸之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富尔敦汽船试航
30.
17世纪中期,英国的《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是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当时最强烈反对该条例的国家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法国
31.
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32.
l819年有人这样赞颂一位逝者的贡献:“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发明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C.研制发电机
D.发明电灯
33.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34.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的重大影响还包括
①西方殖民扩张加速
②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③工业无产阶级产生
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5.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

3.选择题(共2题)

36.
为了梦想,为了财富,扬帆起航,向着茫茫大海,向着未知的远方……西方人将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时代”。这个时代产生的世界影响是
A.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B.引起了欧洲的工业革命
C.加快了西方封建制度的衰落D.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37.罗阳,歼 -15 总负责人,2012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投身祖国航空事业 30 年来,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机型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种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    )
①是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②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
④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