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榆社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775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展览一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苏格拉底和孔子分别位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源头。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展览三中外名画欣赏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上面两幅名画,写出解说词。(内容必须包括:作者、时代特征、艺术风格或流派)
(4)展览四:中外思想启蒙

(4)展览四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3.单选题(共11题)

3.
据《上海县志》记载,(明)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江南地区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传统生产方式的变化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男尊女卑习俗的改变
4.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画家个人爱好B.人文主义传播
C.社会上层倡导D.商品经济发展
5.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说:“约390年以前,我的祖先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给万历皇帝写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间贸易能够得到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万历皇帝的态度是:
A.实行“通藩禁令”,拒绝中英贸易
B.允许英商与中国官方进行贸易
C.限制英商在广州一口贸易
D.开放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等五口通商
6.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条件的,下列不属于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不可或缺的条件的是
A.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B.海外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海外市场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和政治保障
D.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7.
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
A.“和而不同”
B.“克已复礼”
C.“仁者爱人”
D.“周而不比”
8.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9.
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
10.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人性本善”
11.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12.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愈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皇帝内经》
D.《本草纲目》
13.
下图所示文物是陈列于西安博物院的“延年益寿瓦当”。据此判断,该瓦当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4.选择题(共2题)

1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这篇寓言很感兴趣。

②课间操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赶紧急忙跑向操场。

③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

15.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这篇寓言很感兴趣。

②课间操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赶紧急忙跑向操场。

③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